2002年高考,刘琦以654分的高分,成为湖南省理科状元,分数一出,刘琦所在的村庄沸腾了。
村民们纷纷感叹道,“我们这个小村庄,已经好几年没出过大学生了,没想到今年竟出了个高考状元”。
湖南省的多家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刘琦家中,对刘琦进行采访,采访时,刘琦并没有多说话,反而刘琦的父母成了此次采访的主角,他们向记者透露刘琦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分享喜悦。
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们想问问没怎么说话的刘琦想要报考哪所学校?然而刘琦的回答令记者们震惊,他说,“我也不知道志愿该怎么填,还是听听我爸妈的意见吧”。
记者们只好再次把话筒交给刘琦的父母,他们说道,“刘琦从小对理工科感兴趣,不如就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吧”。
后来,刘琦果然没有报考国内顶尖的清华和北大,而是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理工专业。
入学时,刘琦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北航的校园,开启了4年大学生涯。
只是,自从来到北航,他有点不适应了,他对自己的专业也不是很感兴趣,四年间,他总是找不到目标和方向。
很快,他毕业了,成为众多求职者中的一员,面试时,他可以引以为豪地在简历上写上自己优异的学业成绩,不过由于报考了北航,他是高考状元的荣誉也就无人问津了。
后来,刘琦成功入职陕西一家大型企业,但是工作以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觉得自己的工资过低,认为前途并不是很光明。
没过多久,他从这家企业辞职了,来到北上广深打拼,可是,应届生的身份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来到北上广深的4年间,刘琦的确在找工作的事上感到迷茫: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薪资达不到预期。
总之,这4年的生活让他感到迷茫,四年下来,他一事无成。
2011年的一天,刘琦的外婆去世了,刘琦特意放下手头的事,回到老家为外婆奔丧,奔丧结束后,父母都以为刘琦会即刻返程,回到工作岗位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次他不想外出了,想留在家中休整。
这次休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琦不再想着找工作了,彻底变成了啃老族,九年来,他从未挣过一分钱,全靠父母的收入生活。
父母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曾4次送他去精神病院治疗,然而医生告诉刘琦的父母,“他不是精神出了问题,而是人格发生了改变”。
一、刘琦的学霸路。
刘琦出生在湖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里,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为他创造过优越的条件,不过刘琦天生就很聪明。
在他仅仅三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电视上的广告语,刘琦只要看一遍就能背下来,然后在大人跟前展示自己的记忆成果。
身边的大人们都惊奇地说道,“这孩子将来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上了小学后,刘琦的成绩非常优异,常常是班里第一,每次学校开学生会,刘琦的名字总能被翻来覆去地提起,父母也为儿子的成绩感到骄傲。
不过在刘琦上初中后,事情发生了转折。
当时,刘琦的父母已经开始为刘琦的前途着想了,他们内心琢磨着:孩子上了初中后,家里的开销就变得大了起来,等他将来考上大学,更是需要为他攒下一笔钱,让他安安心心地读大学。
为此,刘琦的父母产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他们暂时放弃种地,来到大城市的工地上当起小工,只为多挣点钱,攒下来,为刘琦解决后顾之忧。
父母外出后,刘琦则来到大伯家,与大伯一同生活,大伯作为长辈,自然对刘琦百般照顾,只是他并非刘琦的父亲,很多事无法与刘琦敞开心扉地沟通,因此,刘琦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以前,每次放学后,刘琦都会跑到外面与同伴玩耍半个多小时,可是现在,刘琦不再与同伴出去玩了,一回到大伯家中,他就一言不发地拿出功课来做,如此一来,刘琦的很多心事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
记得在一次交谈中,刘琦对自己的朋友说,“我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可这些成就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父母看到,他们从未及时与我分享这些高光时刻”。
言语中,流露出了刘琦内心的不满,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刘琦变得沉默寡言,没有主见。
到了 后,学业更加繁重了,刘琦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心理建设,只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刻苦读书,三年下来,他凭借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夺得年级第一的成绩。
高考时,他从容不迫,考出了与自己实力相符的成绩,以654分的高分,成为2002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状元。
成绩出来后,父母欣喜不已,觉得这么多年的打拼总算没有白费,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儿子感到自豪。
填报志愿时,父母主动帮刘琦挑选专业,当着众多记者的面说道,“北航的理工专业非常适合刘琦,我们想让他报考北航”。
当记者们询问刘琦是否愿意报考北航时,刘琦轻声说道,“我也觉得北航相当不错,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最终,刘琦成为了北航的学生,并在报道那天,开开心心地与父母来到了北航的校园,只不过,这一决定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从北航毕业后,刘琦一直都是一种迷茫的状态,虽然也成功入职陕西一家大型企业,可他心里总是找不到方向,从这家企业辞职后,他又多了4年大城市打拼的经历,可尽管如此,他的人生还是没有像别的高考状元那样,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是出人意料地变成了一个啃老族。
二、刘琦宅家啃老九年,曾4次被父母送去精神病院治疗。
2011年,刘琦特意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为外婆奔丧,这一举动,正式拉开了刘琦长达9年的啃老生活。
奔丧结束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内心不再有那种为生活打拼的热情了。
9年来,他从不想着找工作挣钱,只知道依靠父母的收入生活,父母见他终日无所事事,内心越来越焦急了,多次找刘琦沟通,“儿子,你不能一直呆着啊,总得找份工作养活你自己”。
然而,这个一向听话懂事的孩子,现在已经不再事事听从父母了,每当父母为他提建议,他都会异常地排斥,并顶撞父母,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
时间久了,父母也拿刘琦没办法,看着儿子如此堕落,父母只好从别的方面下功夫,他们觉得,“难道是儿子的精神出了问题,所以才如此颓废吗”?
于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刘琦的精神出了问题,为此,他们特意骗刘琦去精神病院治疗,只是,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能有效果,尽管精神病院的医生耐心地为刘琦治疗,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几年间,刘琦已经4次被父母送去精神病院了,父母看这样的做法对刘琦并没有效果,便又在亲戚的建议下,送刘琦去市医院治疗。
经医生诊断:刘琦的精神并没有出现问题,而是人格发生了改变。
回到家后,刘琦的父母开始担忧了,觉得儿子的问题并不能轻易解决,为此,他们常常茶不思,饭不想,然而刘琦却跟无事人一样,并不担心自己的未来,还毫无压力地做起了小发明。
当记者采访刘琦时,刘琦特意拿出自己的小发明给记者看,还对记者说,“我现在正研究电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呢”,记者听到后,只能夸赞他。
如今,刘琦的父母也在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才让刘琦形成了“巨婴”般的性格?
总之,事已至此,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希望刘琦能够自己转变想法,尽快找一份工作,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不再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