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学生时代,我们很多人都写过这样一篇命题作文——《十年后的我》。
儿时的我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也充满希望,总是把理想的调子定的很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死神赛跑的白衣天使、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拓宽科技界限的科学家......
但多年过去,大家最初许下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说姐相信,没有谁的青春可以简单用“内卷”或“躺平”这两个词概括,更普遍的一种情形恐怕是拼尽全力,却发现这条道路不尽如人意,想重新开始沉没成本太高,待在原地又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回顾往事总会不经意间涌上一丝懊恼和后悔。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视频平台兴起了一股讲述“一个普通人的十年”故事的风潮,一样的《和你一样》的背景音乐,不一样的人生际遇,但基本都是努力过了、选择对了,最后实现理想的 happy ending 的范本,大都获得了不错的播放量。
其中,B站一位叫“楠朋友”的UP主,上传了自己2011至2021十年努力考研、考银行、考公、考教师编的故事,评论区里有人称赞她的毅力,也有人质疑她没有职业规划,以至于后面人生发展受阻,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漫漫十年考试路
UP主出身普通农家,本科第一学历不详,但根据其在大三快结束时,参加地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得说课比赛、板书板图比赛奖项等细节描述,应该就读于一所师范院校。
大四首战考研,她目标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复试失败,毕业后考上了老家一所民办公助性质 的地理老师,但二战念头始终不灭,所以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一年后上岸河南大学。
两年后,教育硕士学位到手,职业理想却从人民教师变成银行职员和公务员,读研期间她开始备考,研究生毕业一月后上岸河南农信社。
然而,表面光鲜亮丽的银行工作,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所以干了没多久她就辞职,接着考公,后来上岸县人社局,结果又嫌2500块的工资太低,一年的实习期太长,遂放弃入职。
兜兜转转了一圈,UP主又回到最初的理想,人民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她于2020年上岸市直公办 教师编,但因为县里可以为教育研究生直接评中级职称,所以当年她放弃入职市直回到县城工作。
第二年,UP主在面试中用10秒钟瞬间呈现中国地图,震撼了考官,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再次上岸市直 教师编。
至此,理想与生活,编制与职称,她通通收入囊中,往后余生,终于不用再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
十年光阴只为上岸体制内,
值得吗?
然而,令UP主没想到的是,她一个用过往10年各个人生节点照片简单拼凑出来的、自认粗制滥造的volg,不但上了B站热门,还引来2700多条或正面、或负面,或感同身受的评论,这里先聊聊一些“批评”她的言论:
看起来好像是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实际上属于对自己缺乏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没有深度的盲目横跳,导致太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考试上。
长期身处体制外的说姐,初看视频时对UP主这一系列操作也有类似的不解,她本科毕业就能当 老师,考研回来还是当 老师,那考研的意义何在呢?职称到底又有多重要,可以让她为此舍弃市直公办教师编,回县城入职?
直到查阅近来公办 教师的招考现状,才发现硕士学历早已不是一线大城市名牌高级中学的专属,事实上早在201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 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教师准入,新进教师以硕士学历为主”,“鼓励在职教师接受研究生教育”。
另外很多地方教育局实行定点校招教育硕士研究生,本科社会考生往往因为户口、年龄等限制,连考编资格都没有,即使有,往往冲不到面试这一关就因为学历矮人一截而提前出局。
这也就是为什么UP主在本科毕业时,只谋得了一份民办公助性质 教师的工作,考研几乎就是她入职公办 的必经之路。
说到职称,有教师朋友坦言,其明面上要拼论文、课题、考核分、相关证书,暗地里要拼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UP主的选择,有人表示赞赏,毕竟对一个学习能力出众但社会关系简单的农家女孩来讲,“编制好考,职称不好评”。
UP主漫长十年考试路,其实真正有待商榷的只有考银行和考公务员,有网友喷其习惯用考试谋取社会资源,人已麻木,不想走出现在的环境,幻想用考公考编的方式高级躺平。如此犀利的批评,让说姐想起一位和UP主起点差不多的朋友,考研后进体制内的心路历程:
朋友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自己念本科时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在上中学,她的本意是想直接参加工作挑起家庭重担。但大三暑假去学校所在的省会城市面试了一圈后,发现自己专业太冷门,最后能拿到手的Offer,所提供的工资与当时国家给研究生的奖学金不相上下,除去房租与生活费后所剩无几,这才下定决心继续深造,后来被生源地定向培养,硕士毕业后回到自治区某科研院所工作。
朋友的现状,用她自己的话说,“穷的稳定”,但好在可以静下心做试验,写论文,当然单位给定的考核指标也并不轻松,连SCI都不卷了,卷科技进步奖。
其实大部分出身底层的孩子初衷都和朋友一样,都是想早点投身市场经济的海洋,早点挣钱养家,但真的身处其中后才发现,自己手里的武器,连抓点小鱼小虾保持不饿肚子都很难,更别提什么改变家庭命运、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才转而拥抱体制,不求阶层跨越,但求有人兜底。
宇宙的尽头是体制,这种社会风气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具体到某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借用王耳朵先生的一句话,生活面前,谁也别教谁做人,只要有勇气直面人生,不违法,不给社会添乱,任何一种奋斗方式都是值得肯定的。
穷人家的孩子,
想稳定的穷下去都很难
对这些听起来有悖常理的人和事,说姐向来认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好过一知半解甚至道德绑架式的胡乱批评,而UP主把自己对穷人家孩子成长困境的认识在评论区置顶,目的也是分享自己走弯路的原因,好让广大贫寒学子引以为戒:
首先,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人帮助指导。生在一个几代人穷且老实的家庭,受家人人脉和认知的局限,孩子无法从家庭内部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社会信息,奋斗路上,只能独自摸爬滚打。
比如她考上银行又辞职,考上人社局公务员又嫌工资低放弃的那一段,有网友喷她这些工作的内容怎么都不提前了解一下,福利待遇怎么都不提前打听一下就去考呢?
喷的理论上都对,但现实情况很可能是,UP主是他们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她以及她家人也就是在存钱取钱的时候,才有机会和银行工作人员打交道,她对人社局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去办理档案提取手续时,看到的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业务大厅。她倒是想把一切了解的更明白点,但是哪里有可以打听的人?
其次,穷人家的孩子成熟晚。UP主的理解,穷人的孩子虽然早当家,早早掌握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但30岁之前从未洞悉过人性、理解过社会运行的规则。
这么说有一定道理,但在说姐有限的人生经验里,也出现过一些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20多岁时和穷人家孩子一样,对人性、对外部社会的理解单纯的像个小白兔,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倒非常清晰,在做人生重大的选择题时,特别拎得清,很少受环境的影响。多年过去,他们往往在其家人不曾涉足的领域,尤其是一些社会新兴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比起这些孩子,一般穷人家的孩子人格独立的更晚。所谓人格独立,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权威,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穷人的孩子在生存早期,父母要么忙于生计,本着好管理、好控制的原则对其进行一遍遍的精神洗礼,孩子你要听话、要老实、要孝顺、要服从、要遵守规则;要么也没有尊重孩子独立性的能力和方法。
或者说的更残忍一点,穷人的父母不但在物质上无法给孩子自由选择的底气,而且其扮演的本身就是一些特别需要顺从的社会角色,孩子自然更容易耳濡目染。
总之,到最后都很容易演化成下一代边界感的缺失,而从小边界感缺失的孩子,成年后因为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产生不了足够的底气,去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去做出人生中关键的决定,更不具备内在的安全感,于是心理动荡不安,行动追波逐流。
这一切表现在UP主身上,就是其早期不计一切代价想要谋得一份体制内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女孩子,尤其是贫寒家庭的女孩子竞相追逐体制内岗位,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原本也无可厚非,只是体制内不同岗位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
UP主高考填志愿能填师范院校,并且在视频里表现出的很多适合做人民教师的性格特点,说姐认为最初的最初,其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准确的,只是后来在大环境的挟持下,在想早点上岸的迫切心情的胁迫下,没能更坚定一点走下去,直到横冲直闯体悟了一圈,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什么适合自己。
当命运之手将你交付那特殊的时刻,
你是否会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勇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中国社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深刻地转变,从一个普通农家学子折腾的十年历程,我们就能看到这背后出现的家庭领域、社会文化领域带来的巨大变迁。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家庭及社会教育的进步,是摆在当下学人面前的紧迫任务(出自《流变的家庭》一书)。
在这个新的时代,选择大于努力,并且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社会资源的占有量,这对贫寒农家子弟来说,是一个多么悲凉、多么无力的现实。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就此断定,读书无用,努力无用?
不,不是的,因为人生真的就是只有你努力往前走了,才知道哪条路走不通,哪条路该放弃,就像UP主其它视频里讲的那样:
我们当下所经历的所有喜怒哀乐,成败得失,都是下一个人生阶段的素材,养分,和铺垫。当有一天你不再迷茫、焦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了,你自然会发现,不管经历过什么,它都能给你带来能量、启示或者是边界感。
起点低的孩子,因为没有更多的试错资本、时间成本,大部分尝试一两次,就跌入谷底,被撞到头破血流,可也才积累到可怜的一点点资本,明白一点点社会规则,青春却已经过去大半,棱角早已被磨平。
所以我们只好像可怜的闰土那样,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就此跌入贫穷、麻木的轮回,活在无尽的后悔中吗?
不是的,因为当我们历尽千帆,回望过去的很多事情,以我们当时的拥有,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就像罗翔老师解读电视剧《开端》的中心问题里说的那样: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你会不会做的比现在更好?很可惜在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里,并不存在这样的选项。
因为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当命运之手将你交付那特殊的时刻,你是否会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