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陈寅恪给清华学生出一上联, 考生一半交白卷, 最后仅有一人答对

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形容陈寅恪先生的时候曾言道:“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能被傅斯年这样称赞的人,也仅陈寅恪一位,陈寅恪作为近代国学大师,在近代文化历史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寅恪先生被称为国学大师,自然不是浪得虚名,陈寅恪先生在1932年的时候,仅仅用了三个字就难住了清华的绝大部分新生。

当这件事流传出去之后,陈寅恪受到更多的是议论和诟病,但陈寅恪对这件事的回应,令议论他的人不禁汗颜。

三字对联,难倒众人

在1932年之前,陈寅恪的名声就已经传遍了文学界,他掌握数门外语,35岁时就成了清华大学的教授。

他作为教授,力求将最新最好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且他人讲过的,以及他过去讲过的,都不会再在他的课堂上出现。

也正因如此,他的课总是爆满,因为上过他课的学生再来听他的课,依旧能学到新东西。

时间来到1932年,清华大学在学生入学前,会给学生设置一次考试,目的自然是探探学生的底。

国文系的主任一直仰慕于陈寅恪的博学,在这次入学考试中,便“假公济私”地邀请陈寅恪为这次考试出题。

主任既想见识陈寅恪的博学,也想让陈寅恪帮他措措这群天之骄子的锐气,陈寅恪也没有推辞,接到任务之后,不久之后,就拿一道作文题和一道对联题交了差。

首先来说作文题,是一道全命题的作文题,给出的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虽然很多新生是刚来学校,对学校并不熟悉,但他们却早就向往着这所大学。

他们可以在作文中抒写自己对学校的畅想,也可直抒自己未来的梦想,作文题并没有让新生们感觉到有一丝困难。

作文题难不倒学生,并不代表对联难不倒他们,陈寅恪给出了上联,要求学生们将下联写出来,上联的内容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提到这三个字,绝大部分考生们心里想到的只有书上的只言片语,亦或是脑海中虚构的猴子形象。

想象中的内容并不能帮助他们回答这道题,因此将近一半的学生交了白卷,剩下的一半学生虽然写出了答案,但答案却令阅卷的老师忍俊不禁。

查看试卷,几乎可以看到《西游记》中所有的三字名字,唐三藏、沙和尚、猪八戒等都被学生答在了试卷上。

一些不明就里的学生,甚至觉得这是陈寅恪故意在刁难他们,愤慨之下,竟然在试卷上写下了一些骂人的三字词。

陈寅恪作为出题人,自然会看到学生的试卷,当看到这些答案时,不禁感觉有些悲凉,不过令他有所欣慰的是,还有一个学生答对了这道题。

标准答案,被人诟病

答对的学生后来成了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就是周祖谟,他给出的答案是“胡适之”。

这道题在陈寅恪这里只有一个答案,也就是周祖谟写的那三个字,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对,但依旧让他感觉到欣慰,比如“王引之”“祖冲之”。

这两个答案之所以不能成为标准答案,是因为其对不上上联,首先说“王引之”中的第一个“王”字,就和“孙”字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祖冲之”这个答案,虽然不论是整体的人名属性,还是每个字的属性,都能与“孙行者”对得上,但也不是正确答案。

因为陈寅恪先生在考察每一个字的属性同时,还需要考察词义,关键就在第一个字,标准答案中的“胡”可以看作是“猢”,与“孙”连起来就是“猢狲”。

可能会有人质疑陈寅恪,是为了纪念对自己帮助巨大的胡适先生,才设立了一个标准答案,“祖冲之”其实也是对的。

了解这道题的出处之后,就可以发现,正确答案确实只有一个,这道考题出自苏轼对仗文学中的“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这句话里面主要对仗的就是每句话的最后三个字,从两组三字人名拿出第一个字,可以组成“韩卢”,这是一个犬名。

虽然“祖冲之”的答案也可组成“祖孙”一个名词,但严格来说,并不符合陈寅恪的出题意图。

只不过虽然这两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答案,但陈寅恪依旧给他们算对了。

斟字酌句,是否必要

考题的事情结束之后,很多人在看到标准答案的时候,认为这道题出得过于难,他们认为这道题对于选拔学生毫无用处,只是陈寅恪一次不恰当的炫技。

1932年时,正在流行的是新文化,这样严苛复古的文学,并不符合当时潮流,随着质疑的人越来越多,陈寅恪也对这件事进行了回应。

他出这道题的目的有三:第一是提醒当代年轻人,要注意传承传统文化,不要忘记文学中的实虚字之分。

第二是提醒学生注意,对对联的时候,要注意平仄声,第三是告诫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方可成就大事。

陈寅恪的这番话一出,顿时让质疑他的人哑口无言,可时至今日,依旧有人质疑陈寅恪当时的举动并无用处,因为想要发展国家,最重要的是科技。

只有发展科技,才能让我们国家变得富裕强盛,才能彻底摆脱过去的苦难。

可一味地发展科学技术就是对的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人们为了过上好的生活,疾步向新时代迈进。

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遗忘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而导致外国人提起茶,想起的是日本,提起端午节,归属为韩国。

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宣扬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获得文化底气。

不然的话,我们提起过去的东西,一问三不知,就只能看着别人将我们的文化视为己有,陈寅恪先生的考题是文化传承,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注意文化传承。

结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陈寅恪先生便是如此,他作为上世纪的国学大师,为文化传承担忧。

他通过三个字的对联题,提醒学生,也提醒世人,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今的我们也应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这才能不枉费陈寅恪的一片苦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