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

图文无关

近期多数高校已发布博士招生简章,意味着2022年的博士生入学申请已陆续拉开帷幕。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博士入学考试或复试都放在线上进行,未来两三年内打算申请博士的考生得适应这个模式。下面谈下笔者关于申请博士入学资格的一些经验,希望对2022打算申博的童鞋有一些参考。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国大陆的博士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制两种类型,直博和硕博连读入学方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国外博士入学申请和大陆有很大差异,不在本文重点讨论,点到为止。

一、目标院校选择

截至2021年10月,全国拥有博士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近300家,2020年招生量在10万人左右,2021年大约11万人,目前每年扩招10%左右。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高校按类型可分为“双一流”和普通高校,双一流里面又报考原211、985院校。建议选择目标院校时,在专业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双一流高校”,特别是原211、985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实力强劲的科研机构。当然,有些双非院校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比如东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普通高校实力都很雄厚,某些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由于国内外的博士都是高校自主招生,建议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多报几个学校。博士入学申请的影响因素很多,只报一个风险太大。除了报考大陆的高校,还可以同时申请国外、港澳的大学,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但最好不要超过5所,毕竟人的精力 是有限的,对于考生的学习基础、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挑战,所以要慎重决策。

这里顺便说下申请海外博士。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想出国,优先选择欧美国际,其次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亚洲达到国家。如果只是想混个博士学历,韩国、东南亚(新加坡除外)、俄罗斯、东欧等国家都可以考虑,毕业也不难,很容易拿到学位。这两年由于疫情,一些国家大量开设在线课程。 但是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补充说明》指出:近来部分国家的某些高校和中介机构以疫情为借口,不断推出各种在线课程,通过降低录取条件、毕业要求或缩短学习时长等方式,大肆招收我国学生就读,并声称不需出国就可以轻松获得海外文凭。这类文凭是无法认证的,所以想拿海外文凭的需了解清楚,别听中介忽悠,被骗了都不知道。

二、目标专业选择

关于选择专业,本人建议要将本硕专业、个人兴趣和工作经历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到了博士阶段,一般要有相当的专业基础,所以不建议跨考。如果本硕博专业一致或相关,这样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有利于非定向考生毕业后在高校寻找教职。跨专业也很难积累导师想要的科研成果。当然,如果你对其他专业很很浓厚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科研成果、工作经验,也可以报考感兴趣的专业或工作相关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体系是可以逐渐搭建起来。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考生对行业知识肯定比较熟悉,跨专业考博也是可行的。跨考总体来说:文科跨文科易,理工跨文科易,理工跨理工易,文科跨理工难。如果确定要跨考,建议尽量恶补本硕相关课程,并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这样胜出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三、目标导师选择

导师在博士入学吧申请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基本可以决定考生的申请结果,这与考研有很大不同。申请的过程中,如果有熟悉的导师,导师对你也比较认可,那么考上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熟悉导师怎么办呢?最好通过第三方联系或者主动打电话或发邮件联系导师俗称“套磁”。不过,现在很多导师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不会回复或者回复“欢迎报考”。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到目标院校面见下导师,基本可以确实导师对自己是否感兴趣。

本人认为选择导师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本人专业基础和科研方向一致,这样可以增加成功概率。研究方向差别太大的,基本没有可能。二是尽量选择学术界影响大,学术成果丰富的导师。当然,这些导师竞争很激烈,考生众多。如果自认实力一般,可以选择影响力和学术成果一般的导师,增大成功的可能性。三是考虑导师对于考生性别偏好的影响。有些导师不喜欢招女学生或男学生,最好提前打听清楚。有些人担心专硕考博会被歧视,其实没必要。导师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只要准备充分,专硕考上博士也并非难事。

四、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效果。笔者认为考博复习计划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英语。每个学校必考,提前做好准备;二是报考专业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如果本硕专业跟博士报考专业一致或相关,知识体系比较完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跨专业,可以好好准备看本科和硕士期间的主干课程,搭建知识体系。二是掌握学科理论前沿。熟悉本学科的核心期刊,找出其近三年的相关论文来查看。报考学科一般都有很多核心期刊,有条件都找来看下,对于掌握当前研究热点很有必要。三是熟悉导师的研究方向。到学校相关院系官网查阅导师的简介,里面有导师的学术成果,考生可以下载其论文或书籍查阅,这样对复试很有帮助。

申博复习计划分为基础和提高、冲刺三个阶段。复习时间要根据个人实际安排,考博的很多都是在职人士,工作很忙,复习只能安排在晚上或节假日,很不容易。所以制定复习计划要根据个人实际进行安排,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五、认真对待初试

中国大陆博士入学方式主要是申请考核、普通招考、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四种模式。社会考生只能通过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入学,而且申请考核制已成为主流,普通招考有可能被取消。普通招考就是按要求提交材料,考核放在复试进行。普通招考是先笔试再按一定比例进行复试。初试内容主要是英语和两门专业课。而英语是重中之重。英语的难度因校而异。有的学校英语相当于考研和六级水平,而有些学校难到你怀疑人生。比如中央党校、社科院、北师大等科研机构的英语很难,很多人被卡在这一关。英语基础不好的,要多背单词、做阅读、背模板,有条件参加英语培训班,争取过线。目前有些学校英语达到一定条件可以免试,达不到就得笔试。如果英语不好,平时学习英语可以使用软件刷单词,手机电脑设为英语模式,增强语感,看CNN\BBC新闻等,作文背模板,相信有一定成效。其实专业课难度不大,就是多看书、看论文,文科还要看热点,用相关专业理论进行分析,基本都能过线。

申请考核制是按学校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一般包括报名表、身份证明材料、科研计划、科研成果材料、获奖材料等,具体可查阅目标院校的通知。学校在收到材料后交给导师或导师组进行评审打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并按一定比例(1:3,有的1:4甚至1:5)确定复试阶段考生名单。导师主要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看教育背景、科研计划书、科研成果、考生资质等,每个导师心中各个部分的权重都有差异。中国是人情社会,与考生的关系可能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六、高度重视复试

如果过了初试或初审,那么恭喜你,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但也是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普通招考制笔试后会公布分数线,英语一般50-60之间,专业课分数线差异很大。总分排列后按一定比例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而现在很多实行申请考核的学校会把英语和专业课测试放在复试阶段进行,复试比例为1:5以下。其实真正的竞争在复试阶段。一般考博总成绩=初试(审)成绩+复试成绩,而且复试占更大比重,基本在50%以上。所以复试得到报考导师的认可非常重要。复试的准备也是准备英语(口语)和专业课。英语笔试和口试占的比重不大,专业考核占的比重很大。考生若希望在复试时要让导师认可你,就要展现自身的专业基础和学术水平,不要慌张,展现出自己真实水平。

以笔者曾参加一所双一流大学复试为例,该校复试比例是3:1,初审成绩占40%,综合考核(复试)占60%,而综合考核分为专业考核和面试。专业考核有英语笔试,专业笔试。英语过了六级或雅思、托福达到一定分数可以免试。没过的就要参加笔试。英语笔试是专业领域的汉译英和英译汉。专业笔试有两门专业课,每门专业课2道大题。面试报考英语口语和专业面试。抽题回答,而且都是开放式问题。专业题目答完后导师再追问。每个人面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普通招考的复试过程也差不多,不过有的院校可能不再进行专业笔试,但肯定会问专业问题,考生要根据招生单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凡是准备复试的时候要站在导师角度想问题,如果你是导师,希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呢?所以要站在导师的角度来进行准备。

七、一些个人感悟

以上是笔者对考博的一些认识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运气和实力都很重要。由于每个考生的专业基础、教育背景、准备程度不同,所以考博过程肯定很大差异。有的考生一次就考上,有的坚持了四五年还没上岸,仍在坚持。这几年随着硕士扩招和知识社会到来,选择考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中国大陆的博士并没大规模扩招,内卷得比较厉害,一些专业特别是文科热门专业竞争激烈,考录比10:1以上都不罕见,难度一点不亚于考研。但我一直认为:考博是个性化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如果不想从事科研或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硕士已经完全够用。如果想进高校、科研院所或进企业从事科研工作,考博是一条必然要走的路。但考博又不同于考研,分数高不一定会被录取,受很多众所周知的不可控因素的制约,也可以用需要运气来解释。其实能够硕士毕业的人,学习能力基本都不差,就看谁准备得更充分和运气更好了。不过运气会更青睐有准备的人,好好准备绝不会错。努力了即使没考上,也要有颗平常心,毕竟,考博不是人生的全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