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家长居家期间,如何平复居家的焦虑情绪?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不想上网课怎么办?沉迷于手机怎么办?爆发了争吵怎么办?
带着这些家长们关心的热门问题,周到君请教了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付丽旻老师,来看看她都有哪些建议吧。
Q:周到君
A:付丽旻
Q:居家网课期间焦虑情绪如何缓解?
A:首先,其实大家不用过分焦虑。
这段时间,疫情的确严峻,但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定“战疫”经验,应对策略相对完善。
相信学校都为学生们安排了细致的日常作息表,孩子们在家,不仅会上文化课,也会接受美育、体育、德育等五育的滋养,生活是很规律的,这样规律的生活作息,则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复孩子的焦虑情绪。所以,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情绪。
其次,如果感受到焦虑情绪的话,大家可以求助。
人在求助的时候,会相对平和很多——人会分泌催产素和多巴胺,帮助调节情绪。
孩子们会求助于大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想说的是,大人也要学会求助——求助网络资源、求助专业人士、求助家人、甚至求助孩子。
比如,现在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就有很多关于心理调适的内容,大人可以随时观看,有必要时,可以拨打心理热线,向专业人士求助。大家也可以在家人身上找到心理安慰。
其实,向孩子求助,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我现在上网课,很多学生会告诉我,“老师你不用着急,疫情很快过去!”“老师你抢到菜了吗?我教你如何抢菜吧!”“老师是不是不会操作网络系统呀?不要着急,我来帮助你哦!”
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我常常说,大人在家庭中要学会向孩子“撒娇”,这不仅会帮助平复大人的情绪,还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大人”,不再只是“需要被照顾的弱者”身份。孩子这样的“文化反哺”、“情绪反哺”,对大人的“心理按摩”,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
Q:孩子上网课不专心投入怎么办?
A: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不要马上干预,先“缓一缓”。
“缓一缓”,是为了让自己情绪先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再“听一听”,听听孩子的表述——他们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需要站起来活动一下?扭一扭?
有时候,可能孩子只是坐时间长了,身体上有些疲惫,所以大人不要一看到孩子“坐立不安”,就“警钟长鸣”、过度紧张;遇到问题,要聚焦在问题本身,跟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共同处理就好,不用“上纲上线”。
刚才我们说到,大人遇到问题,向孩子求助的话,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可以快速成长;而当孩子自己遇到问题时,家长则还是要把孩子当个“孩子”,对孩子循循善诱,并给予他充分的成长空间和适应时间。
Q:孩子如果沉迷手机怎么办?
A:家长常常有个误区——孩子是先沉迷手机,再不愿意学习的。其实不然,事实往往反过来,即是先出现了学习问题,再从玩电子产品中平复焦虑情绪的。
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应该先找到孩子在学习中出现哪些问题——是不是难度太大呀?是不是对内容不感兴趣呀?找到问题的根基,再处理表象问题。
而且,我想补充的是,不要一看到孩子拿手机,就紧张起来——大人也用手机,为什么大人用手机,就是“用”,小孩子用,就是“玩”?小孩子也需要社交,也需要与他人交流,有情感的诉求,所以要尊重这份诉求。
Q:如果家长与孩子爆发争吵,如何应对?
A:孩子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如何识别情绪、觉察情绪,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当爆发争吵之后,家长需要首先承担起情绪导师的责任,孩子会仿同、习得家长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受到责骂,他们就有可能采用破坏性情绪表达,例如伤害自己、摔东西、“自残”。家长要努力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再跟孩子真诚交流具体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
另外,最好的情况是,家长和孩子在相处平静的时候就“签订契约”,例如定好,一天玩多久电子产品、不说伤害对方的话,等等。这份“契约”,就像家庭情感工具箱,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问题。
Q:居家期间,如何进行“家校联动”?
A:最关键的是,不要在公开场合表达与孩子相关的、较为私密的问题。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所以不要在公共场合讨论孩子的、带有私密性的话题,很有可能触碰到孩子的“心灵敏感处”。
另外,要充分相信老师。老师陪伴很多孩子的成长,有专业的策略和智慧的方法,要跟老师成为“教育合伙人”,一起“大手牵小手”,共同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