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阅读理解重点不是照抄标准答案, 当理解和答案不同, 家长需这样做

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有家长给我发来一道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题目:《春晓》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喜爱之情,还是悲伤之情?练习题里的标准答案是悲伤之情,但是孩子说,老师讲的是喜悦之情,当你的理解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家长需要怎么辅导呢?是让孩子听老师的,还是按照答案的要求?如果按照答案的要求,那不就否定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如果按照老师讲的,选择喜悦之情,考试的时候,又会被扣分。家长很为难,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当小学生开始进行系统的阅读理解训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做题一定要按照答案来,答案怎么写,我就怎么选。显然,这个学习思路是错误的,阅读理解的练习重点不应该是照抄标准答案。

对于阅读理解来说,答案更多的是参考,而不是标准,就像是主观问答题一样,每个人对文字传达信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通过阅读的体会到了悲伤,我通过阅读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文字描述的是一件事情的发展,也许你会被一句话打动,也许你会关注到一个关键词。考试的阅读理解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对于如果考试的时候,出现了这道题,该怎么选的问题,家长也不必太纠结,小学阶段,我们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或者阅读文字的时候,更需要关注的是文字描述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阅读,当理解和答案不同的时候,家长需要这样做:

1、先和孩子沟通,引导他说出真实感受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作业,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说明是非常认真的家长。也许关注的时间不长,或者参与的时间不多,遇到了不清楚的问题,知道向老师反馈,也是值得反馈的。我们大部分家长都非常自信,常会和孩子说,就听我的没错,老师讲错了。孩子也很无奈,会反复和家长强调,我们语文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家长说,那答案就是这么写的,你就按照标准答案来写吧。这样的辅导,很难帮孩子建立一个思考的习惯,遇到不一样的答案,孩子会下意识的就认为,答案就是权威的,反正我的想法是错的,我就按照答案来写,总不会错。

久而久之,在阅读训练中,孩子的练习就会非常刻板和机械,也弄不懂答案为什么会这样写。每一次考试,关于阅读理解的题目,就会照本宣科一般,运气好,背了答案,阅读理解题目就能做对,运气不好,答案背错了,就扣了分。遇到这种问题,家长首先要先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会和家长讲,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家长可以翻开语文书,看看这篇课文的出处和阅读训练目标。再去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探索的过程,其实是在向孩子表明学习态度的一个过程,引导孩子说出真实的感受。

朗读《春晓》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感受,家长也可以说一说。最后,和孩子一起寻找资料,更多的介绍,关于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肯定有不同声音的解读,家长都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分享,这就是一个正确的语文学习过程,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家长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去告诉孩子,我们就应该按照标准答案来写。小学阅读理解训练目标,就是通过文字理解感受,这是我们在早起阅读启蒙中,应该教会孩子的。既然你的真实感受就是喜悦,对春天、春雨的感受,不是惆怅,即便是花落,我们感受也是寒冬即将过去,暖春来临的希望,那就达到了阅读理解的学习目标。

2、阅读练习不是关注题目的对错和数量

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其实就是通过短短十几个字,在阅读一篇浓缩的散文,每一个字都是在描写景物、人物、心情等特点。因为古诗词有韵律的限制,所以每一个字和词都是经过精挑细推的。诗人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也是考试中最常见的一个题型。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散文诗一样的,就是教会学生怎样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感受语言魅力,想象画面和场景。学习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这样也能应用到生活和写作中来。所以家长关注的阅读理解练习,不应该只是关注答案的对错和题目的练习数量,而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知。

在《春晓》这首诗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这样想象画面:周末的早上,睡了个懒觉,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吵醒了,想到昨天的夜里下过了雨,春风拂面,原来梦里的春雨,都化作花瓣纷纷飘落了。这显然不是一个悲伤的感觉,诗人描写的这些都是春天的清新美景,抒发的自然也是对春天到来的早晨,这样一种喜爱之情。语文老师讲得没有错,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值得肯定的,家长的辅导,以对文字描写的想象画面为主,再理解文字描写的意义。比如学习了《咏柳 》这首诗,我们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诗句呢?一定是带着孩子找到河边的柳树,真正在春天去感受植物。

3、可以把这道题标记出来,再和老师确认和讨论

当我们家长在辅导孩子做阅读理解题,对答案有异议的时候,不在于应该思考哪个答案是对的,而是当下应该解决孩子困惑的方法,不是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就是结果,更多的是帮孩子去建立和培养对语文学习的思考方式,对阅读理解的感知力。家长可以这样做:把这道题标记出来,再和老师确认和讨论,最后听听老师的建议。这才是一个学习完整的过程的。如果只是纠结答案的对错,不仅对语文学习没有帮助,对阅读理解没有提高,还会让孩子始终陷在一个机械式的思考习惯里,无法体会真正的阅读,对文字描写带来的美感体验。

所以,阅读理解练习重点不是照抄标准答案,当理解和答案不同,家长需先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再和孩子关注的阅读本身的体验,不是答案和熟练,而是真正对文字的理解,最后告诉孩子具体的解决方法,标记题目和咨询老师。不知道家长是否能理解和赞同呢?欢迎大家留言或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