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按照标准不同可以分类如下:
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
按隶属关系分,可分为部属高校、省(区、市)属高校、市(州、区)属高校等。
很多家长在选择大学时,除了关心办学层次外,还会关心学校的性质是公办还是民办。
相比于民办高校,公办高校在学校实力、办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还是更加明显的。此外,现在各种知名大学的独立学院也非常多,考生和家长也分不清这些“学院”和某某大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报考的时候也会犹豫再三。
今天就围绕如何区分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如何区分各种独立学院,给考生家长们做一下科普!
简单说就是指由政府举办的院校。比如北京大学招生章程——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如果对某一高校的性质和是否具有招生资格没把握,看它的招生章程里有没有这句话很关键——“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民办高校与国家举办的高校都是国家审定具有普通高校招生资格的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只是经费来源不同。
家长和考生不应单从公办和民办来区分和选择高校,应该从办学资质(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是看该校的招生是否列入当地的《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办学规模、办学环境、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多个方面来了解、认识一所民办高校。
所谓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raybet雷竞技靠谱 机构。
因为借用母体高校的名号,所以独立学院的名称一般是以“XX大学XX学院”的格式来命名,这也是将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相区分的首要方法。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03年起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毕业证书不再由校本部发放,一律发放独立学院的证书,但学士学位证书还是由校本部发放。而从2008年开始,独立学院录取的新生,统统发放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不再颁发母体大学的学位证书。
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2012届开始的毕业生,其拿到手的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都是所在独立学院的,与母体高校再无瓜葛。
目前,独立学院(也叫二级学院)所颁发的学历和文凭在社会认可度上低于公立院校(一级学院),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还是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少量获得本科第二批次招生资格,其生源质量相对于一级学院还是有一定差距。
很多独立学院在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一直对其学校属性讳莫如深,加上其名字前面的公立高校名头,这让独立学院犹如走钢丝般徘徊在“半公半民”的身份间,模糊不清。这种含糊的态度来自于独立学院“国有民办”的运作方法,它虽然挂着公立高校的名头,但却是以民办高校的运作方式来收费的,其高昂的学费除了维系自身运转外还要上交母体高校。但由于投资方、合办方的不同,在独立学院内部,也有不同的类别与细化,而区分的标准主要是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联系。
现如今常用的区别是将独立学院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
所谓内生型的独立学院是指以普通公办高校作为举办主体,主要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实施办学的独立学院。外生型是指以社会企业或个人为出资主体,通过借用普通公办高校校名等办学资源来举办的独立学院。
也有人根据合办方的不同将独立学院分为三类:
第一类:常见的公有民办,私企出资。
第二类:高校与政府合作办学。
第三类:大学独立办学。
在此要特别注意,“内生型”独立学院相比“外生型”独立学院,其教育资源的共享效果更好,教育的功利性略低,不会造成投资方和主办方因为教育理念不合而造成矛盾。
有很多独立学院打着“公立独立学院”的幌子,但事实上国家从来就没有提过这样一个概念。不管独立学院的构成是全公有还是带私有,只要独立学院没有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并向在校生每年收取高昂的学费,那么它就摆脱不了其民办高校的类别属性。
换言之,独立学院究其根本上还是民办高校,部分有“公立”的名头,但不存在“公办”一说。
总结
如果考生想了解自己的目标院校是公办、民办或者独立院校,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在院校招生章程中查询。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各有特色。单从办学体制来选择高校是不科学的。各高校对市场的适应情况不一,其教学和专业方面也不一致。关键要看哪个最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