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造假拖累导师

从加入实验室的早期阶段就开始造假。在其后4年多,伪造了极其庞大的数据。害怕被揭露,扔掉实验室笔记本以掩盖罪责……

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学前研究生矢野裕太被校方认定存在严重学术造假行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一篇被认为是“划时代研究”的论文,名噪一时。

4月1日,日本最大的官方科学资助机构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作出惩罚决定:矢野裕太被禁止资助7年;他的两位导师名古屋大学教授伊丹健一郎及名古屋大学副教授伊藤英人则被JSPS禁止资助3年。

顺风顺水的学术之路

出生于1992年的矢野裕太,求学路可谓一帆风顺。

2011年,矢野裕太考入名古屋大学化学专业,在大三时加入日本有机化学界举足轻重的教授——伊丹健一郎团队。

从本科到博士,矢野裕太在伊丹健一郎的指导下不断精进,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开发石墨烯纳米带和全新的纳米碳结构合成方法。求学期间,他曾获得包括JSPS青年科学家研究奖学金、名古屋大学杰出毕业生奖、第18届新型芳香化合物国际研讨会post奖等在内的多项荣誉。

在导师的认可和专业领域的肯定下,矢野裕太俨然成为学术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9年6月26日,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合成结构、宽度及长度均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聚合方法,有望为研究石墨烯纳米带长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奠定材料基础。作为通讯作者的伊丹健一郎也表示,“这项研究解决了一个多年以来的难题。为实现量产化,(我们)已与企业展开合作,希望早日将该技术应用落地。”

日本媒体甚至报道称,这项研究被认为是“划时代”的成果,将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然而,就是这篇论文,彻底颠覆了矢野裕太的学术之路。

无法重复,接连多篇撤稿

论文发表1年后,2020年11月25日,论文作者单位伊丹实验室主动将其撤稿,主要原因是结论无法重复,以及原始数据不能获得。随后,与《自然》论文相关的两篇发表于ACSAppliedNanoMaterials及JACS的文章也由于涉嫌伪造数据被撤回。

公开撤稿前,名古屋大学已启动诚信调查。

3月16日,名古屋大学公布调查报告,显示矢野裕太自2015年加入伊丹团队之后,便开始了他的作弊行为。在超过4年里,他伪造的数据量极其庞大,甚至刻意隐瞒,行为极其恶劣。为了破坏证据,矢野裕太甚至扔掉了属于实验室的笔记本电脑。这不仅不尊重学术的严肃性,也破坏了实验室的公共资产。

调查排除了通讯作者伊丹健一郎及伊藤英人的不当行为,但指责他们未能更早发现矢野裕太学术造假:虽经查明两人均未参与造假活动,但他们有责任对前研究生的科研造假行为进行监督,由于未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本案的间接原因。

伊丹健一郎和伊藤英人也发表了道歉声明:“向所有受此事件影响的人深表歉意……我们将继续更加认真细致地开展科研伦理教育和科研数据存储、管理和验证工作。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稳固的体系来恢复信任,并确保此类不端行为不再发生。”(刘子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