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艺术学科是用来陶冶情操的, 倘若只是用来考试, 就可能会走形变味

为什么中小学阶段,音体美之类的艺术学科那么受学生的欢迎?而语数英等主科老师进教室抢音体美老师的课,却不一定特别受学生欢迎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艺术学生是用来陶冶情操的,所以艺术学科基本上没有那种郑重其事的考试,学生学这样的科目自然有一种完全放松的感觉。

然而,倘若艺术学科完成从“副科”到“主科”的“华丽转身”,如果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体美只是用来考试、做一大堆家庭作业,甚至成为中考总分的一部分,那么试问学生还会依然对音体美这样的艺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吗?

我认识的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在一次闲聊的时候,他说他们班级的体育老师请假,他就代替体育老师进教室上语文课。结果一名学生举起手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您这是抢课,抢课是不对的,我们喜欢上体育课!”没有考试的体育课,就连低年级的学生也特别喜欢。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如果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每节课都在疯狂跑步,成绩落后必须回家把家长请过来,体育成绩不理想被点名批评,试问学生还会对体育课心生向往吗?

我们再以音乐课和美术课为例,如果学生在学美术或者学音乐的时候,老师每节课都让学生背诵并默写某一幅画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某一首歌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某一幅画或者某一首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各种杂七杂八的“背景”都要倒背如流,试问这样的艺术教育还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就算艺术类考试考的内容都是学生的唱歌水平、绘画水平,但对于那些五音不全、没有艺术天赋、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学生而言,他们会不会为了这种考试身心俱疲?

而倘若艺术教育只是用来考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陶冶情操的工具,那么凸显出来的艺术科目就很可能会走了形、变了味。对艺术的重视,倘若只是体现在背诵试题、疯狂刷题,那么这样的“重视艺术教育”就会变得异常危险:因为学生原本即将要减下去的负担,会因为这种畸形的“重视艺术”而再次“死灰复燃”,引发强烈反弹,这就如同有些女子减肥,越减越肥的情况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我个人认为,艺术科目对学生的熏陶,应该以学校老师的传道授业为辅,以学生家长“润物无声”的家庭教育为主:家长本身擅长演奏乐器,孩子在耳闻目染之下自然也对乐器演奏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家长本身的乐感很强,歌唱水平很棒,孩子在家也会模仿家长的样子唱歌,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比用刷题的方式“重视艺术教育”强多了!

当然,如果家长只是忙着打麻将、刷短视频,而完全忽视孩子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熏陶,艺术教育单单依靠学校的老师去“单打独斗”,甚至用“变异”的刷题考试来企图增加学生的“艺术细胞”,我觉得这样的举措只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对“艺术”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烟消云散。

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