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初婚平均年龄突破30岁? 专家建议, 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不想结婚”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口头禅,结了婚不想“生娃”又是很多大学生的普遍现状,虽然大学生心里明白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但也是能推一天是一天。

还记得起初有大学开设“恋爱课”时,评论区的两极分化吗?一部分学生觉得这种课上不了台面、就不应该加入教育体系中,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担心自己抢不到课。

看多了大学生情侣之间的错误相处模式后,发现恋爱课还真是有存在的必要,但毕竟恋爱课只能当做选修课,仍旧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上不了这类课程,那怎么办呢?

初婚平均年龄突破30岁?专家建议,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你知道吗?初婚平均年龄突破30岁了!”同事表现得既难以置信、又深感大势所趋的来向我普及这个热点。我上网一搜,虽然并非全国都是,但是在个别地区还真是如此。

以安徽地区为例,男生的初婚平均年龄在31.89岁,女生的初婚平均年龄在30.73岁,而其他不少地区的初婚平均年龄也呈现推迟情况,而且是越来越接近30岁了。

如果按照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本科生毕业要22岁,硕士生毕业要25岁,博士生毕业要27岁这个年龄来分析,初婚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似乎也并不算太奇怪,但专家着急啊。

专家们考虑的因素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专家来提意见了,有专家建议,将通过3个方面去解决大学生“恋而不婚,婚而不生”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帮助青年人解决婚恋的实际困难,第二个方面是让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变得更加平等,第三方面是从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和引导父母尊重子女婚恋选择两个角度,去加强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其中专家建议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学生和家长看法不一。多数学生的看法是“可以加”,不少学生觉得这个课程十分新奇。

而家长考虑的问题就比较严谨,从“加不加”两个角度去进行分析了。如果“加”就意味着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会减少,可能会因此影响到中考、高考以及考研的成绩。

但“加”了之后也不是没有好处,学生可能会在接受了正确的婚恋教育后,日后可以拥有更美满的生活反之如果“不加”,有可能真的会让学生们越来越恐婚恐育。同时到底是应该加入到中等教育中还是 中也是个重要问题。

“婚恋教育”应该被纳入教育体系,但纳入的意义或许不应该是“催婚”

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婚恋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是再好不过的,最好还应该将生理教育同时进行,从初中开始就可以被加入教育体系中,但意义或许不应该是“催婚”。

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婚恋观,以帮助中小学生早恋为例,学校就可以通过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传授,避免学生因为早恋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成绩。

关于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笔者觉得升学考试并非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终点,更不是会决定学生未来生活是否幸福的唯一转折点,所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每周几十分钟的课程,或让学生未来更美好。

刚才说到生理教育,这一直是很多老师觉得难以启齿的教育类型,甚至有些生物老师在讲到类似知识点时还会粗略带一句或者直接跳过。这种行为一是老师的不专业,二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所以婚恋教育如果真的可以被纳入教育体系,老师就应该吸取经验教训,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传输的知识一定要传输到位,让学生真正能受益匪浅,不要出现被语数外等学科老师占课等情况。

笔者寄语: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是会充当婚恋教育的传播者的,只不过由于这些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可能会因为教育方式不对而意义不大、甚至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所以希望在将婚恋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之前,还是先通过培训在职教师、提升教师招聘门槛和加强师范生教师去为婚恋教育搭桥铺路,不要因为还未准备好而浪费学生宝贵时间。

今日话题:你建议将婚恋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