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读研后才悟出的道理, 和导师相处不要做“小白”, 懂事才会被偏爱

现代社会可以用“大学生遍地走”来形容,本科生已经“不值钱了”,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才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于是纷纷踏上了继续深造的道路。

有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大部分学生则是走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希望成功上岸后,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好为日后的就业铺路。

很多学生认为读研不难考研难,但实际并非如此,读研期间不仅仅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和导师处好关系,只有懂事才能被偏爱,太天真只能沦为他人的“垫脚石”。

读研后才悟出的道理,和导师相处不要做“小白”,懂事才会被偏爱

我们常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小白”,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的,如果有过来人指点一下就会省力不少。

尤其是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更是十分微妙,如果学生拿捏不好分寸的话,就很容易成为他人的“垫脚石”。与其说导师是学生的老师,倒不如说他们是朋友、合作者。

很多研究生都曾经抱怨过自己的导师,但也有学生与导师之间相处融洽,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看到导师的脾气秉性,以及学生懂不懂事了。

一般导师都是有自己的脾气的,如果学生摸不透其中的套路的话,很容易就触了霉头,导师不乐意,学生还不受待见,这都成为了日后矛盾的隐患。

学生不要将导师等同于大学老师看待,而是要将其看作是领导,这样的定位就会更准确一些,学生也要学会长大,不要一有事就找导师,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既能锻炼自己,也能让导师看到你的能力。

如果有问题询问导师的话,也要挑好时间,尽量不占用导师太多私人的时间,以免影响到导师的生活,会给导师留下一个“不懂事”的印象。

另外学生日常学习和研究要有主动性,提升自学能力,在导师的引导下去进行提升,平时与导师沟通一下学习成果和感受,既能刷存在感,又能让导师知道你在学习和进步。

总之就是拿捏好相处的分寸,摆正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和定位,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导师眼中“懂事”的学生,自然就会给你更多的成长机会。

导师也是学生的人脉,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未来就业大有助益

在很多人的眼中,老师就是学生的引领者,毕业后能够起到作用的并不多,但实际上研究生导师也是学生的人脉,处好关系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好处。

导师看似就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带着他们做一些实验等等,但是如果能够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会得到相应的“照顾”,有好的资源会第一时间想到你,这样你的机会就会比别人更多。

而且在就业的时候,那些备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就能够获得导师的推荐,好的工作岗位自然就能手到擒来了,所以就会有许多学生去讨好导师。

不过在笔者看来,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学生要守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通过自己的表现和实际行动让导师看到自己的能力,而不要走“歪门邪道”,那样很容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与导师相处有很多的“雷区”,学生一定要学会躲避,以免踩坑而不自知

不同导师的行事作风以及工作状态都是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导师的性格去建立联系,符合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不要想当然地去表现自己,很容易因为用力过猛而招来厌烦。

学生要用自己的能力与成绩去打动导师,做到“多做事少说话”,尤其要注意避免拍马屁的行为,会让导师误以为你只会口头功夫而无实际能力,这样的印象一旦产生就很多纠正回来。

另外学生要与导师沟通联系,不要等着导师安排任务,偶尔将自己的成果与问题与导师进行沟通解决,让导师知道你的学习进度,有能力的时候还可以帮导师分担一些任务,这样既能让导师觉得你懂事,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笔者寄语】研究生导师和大学老师是不一样的,很多过来人都曾后悔自己当初的无知,不过导师虽然角色比较重要,但是学生与其建立关系也要谦逊有礼但又不失风骨,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尽可能协调好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赢得导师的信赖与认可。

其实研究生阶段学生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水平外,社交能力也要得到提升,这都是为日后发展做铺垫的,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更有信心迎接现实的挑战。

今日话题:你觉得研究生应该如何和导师相处?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