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这么儿戏? 就因为名字取得好, 科举拿了第一名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清朝进行科举考试,王寿彭(1874年—1930年)于当年5月24日进京,参与最高殿试,获得名次第一参加, 状元。

在其寅科乡试,经过乡试考评,结果仅排第35名,得中举人。

王寿彭的会场考试成绩已经算是相当一般了,并且在平时的品质审查之中也没有什么亮点,却在最后一轮的殿试直接就拿到了第一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在郑逸梅《清宫轶事》以及高拜石《古春风楼琐记》均有记载

科举的第二年,算起来就是慈禧太后的70岁寿辰,按照清朝当时的官场风气,主持本次殿试的“阅卷老师”就想着:

“年年高考都没啥子特色,今年的收成也不好,要不,找个法子来冲冲喜?”

然后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一合计,就挑个名字里带有“福禄寿喜”的考生来做状元,不仅能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喜,还能显示今年“天降文曲星,昭示大清国长治久安”。

而王寿彭的名字中,既有着“寿”字,这又带着“彭”,正好跟一则传说相对应,就他了!民间传说:彭祖(本名篯(jin)铿),寿命长有800余岁,博览群书,读书人无不膜拜。

嘿,刚好,王寿彭的字还是:次篯。就这样,这王寿彭的考试卷子就被放到了前十里面,上奉给皇帝再审。

光绪皇帝说起来对于这个排序也觉得还不错,就默认了阅卷大臣的做法。而到了慈禧太后“钦点”甲第之时,看了看前十的卷子,一眼就看中了“王寿彭,字次篯”这个名字,只觉得有些惊喜,一点都没犹豫就点了他。光绪二十九年的“高考状元”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王寿彭的科举第一实属运气,所以大家都不太服气,说三道四的。不过王寿彭自己倒是心态平和:“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是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放到现在的高考,阅卷老师直接就看不到名字,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历史典故引起的变化。不管如何,有一点总是对高考分数有直接关系的,那就是——字迹。

阅卷老师一天看那么多份卷子,总是会有一些疲惫,这时看到字迹十分潦草,甚至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的答案,那到底怎么给分呢?

是不是很有道理,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影响高考得分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