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读完这篇文章, 你还愿把曹文轩的《草房子》推荐给5、6年级学生吗

长篇小说《草房子》是“国际知名儿童作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北大教授曹文轩的代表作。该小说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在该“典藏”中,还收录了孙犁的《风云初记》、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小说还获得过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图书奖,也列入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位列第82位,主要面向小学5-6年级的学生(见下图)。

在很多版本的《草房子》的封面,都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有的是“国际安徒生童话奖得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在“内容提要”中,是这样介绍的“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既是孩子喜爱亦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那么,《草房子》真的适合5-6年级的孩子阅读吗?真的是“讲究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文学作品”吗?

有些时候,看各种评论,会让你迷了眼睛,看多了就会迷失了判断。看完我的分析,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一、《草房子》的语言很美,描写景物尤其出色,是少年儿童学习写作的好教材

我很反感“一棍子把人打死”,我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来看待所有的事情。客观说,曹文轩的文字功底很好,他的小说语言很美,描写景物很传神但对于初学写作的少年儿童而言,确实是很好的教材。

比如描写油麻地“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描写蒋一鸣的笛声:悠长的笛音,像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拂……

描写长大的鸭子“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的闪闪发光。”

类似的很多,只是随便截图几个片段,就可以感受到,曹文轩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当然,这是对少年儿童而言,对于成人,对于有一定的文化和文学修养的人来说,这些描写,雕琢的痕迹很重,缺乏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缺乏返璞归真的质地感。比如朱自清的《背影》,用最简单的词句,写最真挚的感情——质朴的美,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语言的境界。

二、《草房子》的人物描写很出色、很传神,细节描写尤其到位,值得少年儿童学习借鉴

《草房子》描写很多人物,实话说,不管是主人公桑桑、纸月,还是重点描写的人物秃鹤、杜小康、白雀,亦或是次要人物蒋一鸣老师、桑桑的爸爸、妈妈,就是哪一个看似无关轻重的人物秦大奶奶,都很传神。比如秃鹤的细节描写:

做到跳跃动作时,只见他像装了弹簧一样,在地上轻盈地弹跳。那颗秃头,便在空中一耸一耸。当时,正是明亮的阳光从云罅中斜射下来,犹如一个大舞台上的追光灯正追着那个演员,秃鹤的秃头便在空中闪闪发亮。

从儿童文学的角度,“云罅”这样的生僻词,并不合适。

即便是那个极有可能就是纸月生身父亲的慧果和尚,也很动人。

比如他拉的三弦的声音:弹拨三弦的人,似乎很安静,三弦声始终不急躁,单纯得十分。在桑桑听来,这声音是单调的,并且是重复的。但桑桑又觉得它这清纯的、缓慢的声音是好听的,像秋天雨后,树枝上的雨滴落在池塘里那么好听。

居住的环境:立在深院里的寺庙,四角翘翘,仿佛随时都要随风飞去。寺庙后面还是林子,有三两株高树,在它的背后露出枝条来。寺前是两株巨大的老槐,很少枝条,而偶尔剩下的几根,在风中轻轻摇动,显得十分苍劲。风略大一些,四角垂挂的风铃一起响起,丁丁当当,衬得四周更是寂静。

他的僧袍:他的僧袍被风所卷动,像空中飘动的云一样。寥寥数语,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就摆在了读者面前。

三、《草房子》中有大量的儿童朦胧感情描写,甚至还有大量的成人恋爱描写,不适合青春懵懂期的孩子阅读

但这是否说明,《草房子》就很适合5-6年级的孩子作为课外必读书来阅读呢?

其实不然!

一是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青春期前的儿童对异性的特殊心理,导向有问题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异性有一定的想法,既是生物的也是精神和心理的,这很正常。但作为儿童文学作品,面向特定的儿童,有没有必要过度描写呢?曹文轩的作品,基本上都津津乐道于此(《青铜葵花》算比较少的),《草房子》也不例外。比如,10岁桑桑和纸月,彼此都有好感。双方见面,颇有宝黛初见的感觉,而桑桑为了保护纸月,与另一所学校的“霸王”打架等,背后都隐含的是对异性过早的关注——10岁左右的孩子有这样的关注,但恐怕绝不至于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吧。比如:

这一段描写,恐怕是青春期之后甚至是恋爱中的孩子的感受吧——10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动作、心理,恐怕不是一般的早熟,而是被人为催熟的吧!

试想,如果本来懵懂的孩子,读了这些,并且读懂了作者,读出了自己,又当如何?

二是小说中有大段的成人恋爱的细腻描写,画面唯美诱导性极强,

《草房子》比起《细米》,要单纯得多,《细米》的描写简直露骨,虽然没有隐私器官的描写,但与贾平凹简直有得一拼。但该小说中,还有大量的成人恋爱的描写,还很唯美,让人“心向往之”。比如,桑桑的爸爸对恋爱的描写:

再比如桑桑的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恋爱,差不多有1/6的篇幅,其中有大量的优美的环境描写和细腻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非常引人入胜——只不过是因孩子进入歧途。比如:

蒋一轮和白雀的爱情,遭到了白雀父亲的阻拦,蒋一轮遭受打击之后,极度沮丧,甚至连上课的时候,都屡屡出错:

这些描写,在成人看来,毫无问题,可如果面对的是10岁的孩子,大段的类似描写,要引导孩子走向何处呢?

三是小说有霸凌者、被欺侮者,不公平的教育,但都缺乏教育性的引导

小说开篇描写的就是秃鹤,这个孩子因为没有头发,受到各种善意或者不经意的伤害,但很遗憾,秃鹤依靠的是自己的倔强,“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这算是自我的觉醒,可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呢?老师有没有关爱和引导?

而那个来自与外校的纸月,却收到了很多关爱,因为“漂亮”“干净”——这不是因人而异吗?

就是纸月,被另一所学校的霸王们欺凌,只有桑桑因为特殊的原因保护,校园欺凌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或者惩处——这传递出什么信息?

儿童文学,是为了儿童的创作的文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要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性应该是第一位的,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文学性、形象性、趣味性等,都应该是退居次席。古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再有“文”,内容导向有问题,岂不是南辕北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曹文轩的《草房子》,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文学性确实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性的美,展示了成长的艰辛与欢乐,但究竟还传递了哪些信息:

让孩子们像桑桑一样,对异性充满奇妙的感觉?

老师不会帮助我们,我们只有依靠自己来“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

爱情如此美妙,我们可以尝试?

孩子们必然走向成熟,但那是自然的花开花谢、瓜熟蒂落,而不是人为的催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