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古代“高考”趣事, 学会了, 很涨知识(汇总篇)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古代“高考”称为科举,不同的是,现代高考录取后,还需读大学。

在古代不需要,只要中进士,就有资格获封当官,通过殿选,更有机会当大官。

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向来说法不一,实际上从周代开始就有“乡选”,由乡里的族长举荐给地方,层层筛选,择优上贡。

到了汉代,开始有了察举和征辟制,魏文帝时,由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是按品德和出身来考量民间人才的。

到了南朝时,才有了秀才科,并且明确了等级,直到隋朝,科举制才得到完善,但基本还是举荐制,普通民众是很难入选的。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科举制度的正真建立,是从唐朝伊始的,因为从“科举”的具体意义来讲,唐朝是允许士子自荐的。而这一点,必须要感谢武则天。

武曌登基后,为了平衡几大望族的势力,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次使用了“糊名制”,并增加了“武举”,同时还设有铜匦,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信访箱”,但是“设计小天才”鱼保家却被武则天给杀了。

说起来很搞笑,鱼保家设计了铜匦后,“信访箱”里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举报他的。

因为有了“糊名制和自荐制”,所以民间人才才能得以登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第一个受益人就是张说,他是正儿八经的“布衣宰相”,后来张说提拔了张九龄与贺知章。

再后来,贺知章力荐了李白。

然后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科举制”,李白还要被举荐才能当官呢?

因为在唐朝有个硬性规定,商人家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唉,大唐真好,有钱人再当官,百姓该怎么活?

所以唐人不爱钱,爱诗,那才是一个真正的乐土王朝。

当然有人还会问,孟浩然出身于书香世家,怎么也去求举荐呢?39岁了才去参加“高考”?

唐朝人才的上进,通常有两种渠道,科举是最基本的,其次就是有才华的士子,可以通过官员直接推荐给朝廷,只要皇帝入得了眼,就能直接当官,一般还是大官。

而孟浩然是孟子的后人,自然是有这个信心的,只是:怪我太单纯,现实太残酷,拼尽全力找不到归宿。我敢赌,不想输……

其实孟浩然39岁参加科举不算老,在科举圈有一个顺口溜:30老明经,50少进士。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明经科是比较好考的,比如元稹选得就是这个捷径,这也是他中第之后,好多年都没被分配的原因,直到他抛弃了崔莺莺,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韦丛……

他不像白居易,806年中进士后,获封校书郎,同年4月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然后就做官了,次年授翰林学士。

在古代科举史上,最年轻的进士是清乾隆时期的朱珪,17岁登科;最年长的进士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梁灏,82岁才及第。

在戏剧话本里,我们最常听到一个词叫“三元连中”,即“解元、会元和状元”,也就是、中考、高考全是第一名。

这很难,因为不单单要看底蕴,还要看运气,所以科举圈一共才有15人连中三元,都是祖坟冒青烟的主。

“秀才”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但在唐代,因秀才门槛太高,逐渐就废除了,基本读书人都是秀才,不需要考。到了明清,“秀才”才又被列入考核。

所以张居正12岁中,就成了史上最年轻的秀才了。

而明清两代科举,考的都是“八股文”,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具有科举才能选拔的代表性,宋朝的进士之争才是最激烈的。

但是宋朝科举有个弊端,尤其是王安石变法以后,它不考诗赋了,改试经义、论、策,所以苏东坡是靠策论得了第二名,原因是主考官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试卷,不然就是状元了。

而欧阳修、吕蒙正、范仲淹算是科举贡生里比较寒苦的了,但绝对不是穷人,因为宋朝科举很费钱,十年寒窗不算,还要支付科举路上的开销,打点关系,维护同窗,送送礼啥的。

包括苏轼,算是有钱人了,但苏洵过世以后,苏轼还乡的景象是: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柳永柳三变,刚到京师的时候,他还挺有钱,家底也厚,可是没多久,他就要靠给歌妓写词来供养自己了。

你想想,柳永好歹是个名人,如果是一般的士子,早就扛不住了,所以宋代进士多,但人才流失特别严重,也没有唐朝出的名臣、名相多。

哪怕是司马光,还留下“文人误国”的名,而黄庭坚就是典型只会死读书型,治理天下确实不是他的本领。

回头我们再看唐朝,名臣名相一抓一把,那些诗人为当官发狂,孟郊46岁中进士,写下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望尽长安花。

这也是“唐宋八大家”里,只有两位唐人的原因,因为他们对匡扶社稷更擅长,而宋朝的文人,更注重钻研文化。

到了南宋,江山动荡,才出了岳飞、辛弃疾、陆游这样文武双全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看苏轼的文采,可谓是千古第一、第二,最差第三、第四,可治国的本领着实有些欠奉,到了宋朝中后期,像吕蒙正、富弼、韩琦、王安石、晏殊这样“文人治国”的典型就更少了。

而唐朝呢?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开始,到韦待价、魏元忠、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张说、张九龄、武元衡、元稹、裴度、白敏中、李德裕、令狐楚、韦庄等等,在善诗文的同时,都能独当一面。

所以无论是科举也好,还是现代的高考也罢,公平公正、凭才而上,才是选拔人才的基本之道。

其实不止在中国,国外也是有科举制度的,比如越南,他们1919年才废除科举制度,也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

为什么我们说大唐盛世,因为在唐朝,外国友人也可来华参加考试,中第后一样有官做。

最后,祝2022年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加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