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aybet雷竞技

18岁就碾压硕士, 为何偏偏高考前自杀?

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普通寻常的一天,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这一天是高考前的一百天。除了学校的常规活动,便是重复的学习、刷题、查漏补缺。总的来说,这一天,也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在这一天,对普通大众来说算得上是寻常的一天,一名天才如流星闪过,快速结束了自己原本漫长的一生。站在天台上纵身一跃的一刹那,是他生命的终结,此后提起皆是惋惜。这一天,又显得是那样的不同。这名天才16岁,就出版了第一本史学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豆瓣评分7.0分。2016年出版了第二本史学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豆瓣评分8.6分。

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他为“解放后如此年龄著书写宋史的第一人”。同时给出“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带不到他现在这个水准”如此之高的称赞。他的历史老师坦言,自己带他这样的学生,非常有压力。这样的一个人,不用细想就能窥见他的未来注定不平庸。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距离高考前一百天,选择了跳楼自杀。他的选择令人万分不解,以他的成绩,根本不像是害怕高考的那一类,然而为什么他却要在生命本要绽放时,决定离开?他叫林嘉文,出生于西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林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林爸爸在一所法律院校工作。而林嘉文的外公外婆、外曾祖父,都是人民教师。在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林嘉文注定是不一样的。他在读小学的时候,便跟着家人一起看《百家讲坛》。每天早上六点钟雷打不动地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节目播出。这也让他和历史,结下非常深的羁绊。在大部分孩子读童话书、看漫画的时候,小林嘉文就已经开始读白话节选的《资治通鉴》《吕氏春秋》《三国志》等书籍了。而他小学毕业后,更是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关注了唐宋史方向史学界的前辈,搜读他们的著作,也按图索骥阅读他们晒出的书单。除此之外,在微博上看到史学前辈晒平时参加的会议时,他还特意留心这些会议的议题和参会的嘉宾。甚至还留心他们偶尔在网上闲聊的学林趣谈,就连一些牢骚话都能让他从中榨出有关学术和学界的信息。在这样的学习下,让他很快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较为专业全面的史学体系。这注定拔高了他对历史相关的见解,也让他与同龄人变得不同。眼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高度。独特的他,注定在同龄人中变得孤独。

2

班上的同学喜欢他渊博的史学储备,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高傲、不合群。他游离于众人之外,虽然周围有同窗,可依旧感到有种剥离感。但好在还有心爱的历史陪他,不断地输入后,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他开始了输出观点、想法。林嘉文的父母非常的开明,在不影响他的学习下非常支持他追求自己的爱好。无论是购置很贵的大部头古籍,还是送他参加活动,甚至经常要跨大半个城市去陕师大长安校区查资料或者听报告,他的父母也不曾阻拦。而学校教学也非常灵活,并不死板,知晓林嘉文并不会影响学习,因此在一些方面对他都比较宽松。比如他因赶稿紧张向班主任请半天假,在耽误的课程不是非常难的情况下,班主任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2014年6月在他16岁时,出版了第一本史学专著《当道家统治中国》。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当今的“仲永”,他要求出版社不能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由于他的个人信息被保护得很好,书籍出版发行后只是引发了史学界的重视。宋史名家李裕民教授对作者不吝赞美:“林嘉文是建国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但在出版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时,为了增加卖点提高销量,出版方建议公布他的真实年龄与身份。想着上一次出书没出什么事,因而他答应了这个提议。一时间,不少媒体为了流量,各种炒作式报道接踵而来,诸如“史学研究天才少年”之类标签式的头衔人尽皆知。而盛名之下,随之而来的种种非议、流言、争论带来的巨大压力,就这样砸在了林嘉文尚且稚嫩的肩膀上。外界的种种声音,再加上自己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以及游离众生之外的孤寂,种种情况下,让他陷入了一个死胡同。这也导致了后续的悲剧发生。2016年2月年仅18岁的林嘉文爬上高楼,毫无留恋地回望了世间一眼,而后纵身一跃,永久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3

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不解,直到他父母在他卧室中找到一封写有三千字的遗书后,方知他的选择。

“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去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林嘉文遗书

有心理学家看到林嘉文的遗书后坦言,这是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会说的话。而林嘉文在离世前,其实已经患抑郁症有半年多了,一直在进行治疗,只是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林嘉文的事情让人唏嘘,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所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追求完美和极致。”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完美主义,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列举了很多不合理认知,其中“绝对化、以偏概全等”都和完美主义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个关于认识自己,原谅自己的失败,与自我和谐共处的观点。人总是很矛盾的,有着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还有灰色的一面。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失败、缺点,而嫌弃自己,与潜在的自我做对抗,最后使自己过得苦不堪言。找到人与自我平衡的方式,懂得接受自己的所有不完美,与自己和解,和自我共处后才能够实现共赢,也只有与自我和解,达到共处后才能够获得幸福。有一句个性签名我曾用了十多年,那句话是“缺憾才算完,人生方好演。”人生难免有很多的缺憾、不完美,缺点与阴影是每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的特质,倘若过于追求完美主义,最终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平添一道枷锁。

正如帕斯卡尔说的那段话:“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然而,人也是世界上最贪婪的动物。”人的一生,总是欲壑难填,当现实与预期不相匹配时,之间的落差注定给人带来失落困苦。唯有接受这份缺憾,才能够靠近完美。花在没有全开时才是最好的,月亮没有达到最圆时也是最好的。接纳世间万物的不完美,享受当下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