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的成绩很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努力决定着分数,而有的时候选择要大于努力,报志愿也有很多学问。
高考分数出来后考生结束了焦急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尘埃落定后的放松,而家长则操心的更多,成绩是出来了,志愿还没报呢,报志愿又有的忙了。
家长担心孩子乱报志愿,就把挑选大学和专业的担子扛了下来,而出分之后到报志愿的时间很短,为了给孩子报好志愿有的家长连觉都不睡了,捧着填报志愿指南一看就是一天,比上学的时候学习都认真。
高考生天天睡大觉,家长通宵研究报志愿,过来人提醒考生:小心点
高考生在高考之前把精力和时间的放在学习上,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高考后短时间内让学生确定一所想去的大学或者一个想学的专业很难。
相比较于迷茫的考生,家长毕竟了解得更多也更理性一些,很多考生最后的志愿都是家长帮忙报的,但是过来人却提醒考生:小心点,关心背后全是“小心机”。这是为何?
江苏的一位考生考出了576分的好成绩,全家人都很满意,在开心过后考生爸爸主动承担起了为孩子选专业和学校的重任。
只见考生本人天天睡大觉,在沙发上一躺就是一天,而考生的爸爸则从早到晚都在看报志愿指南,坐在地上的时候看,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还看,恨不得连睡觉的时候都抱着书。
看到这样的反差考生姐姐感慨:到底是谁要上大学啊?考生也是心大,一点都不带操心的,就是苦了家长要费心费神了。
点开评论区画风却有点反常,过来人纷纷提醒考生要注意家长的“小心机”,小心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夹杂“私人恩怨”。
关心背后全是“小心机”,被家长支配的学生吐露心声
过来人提醒高考生报志愿不要全听家长的安排,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家长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关系背后全是家长的“小心机”。
被家伙支配的学生吐露心声,有网友被爸爸留在了省内,花了三年时间原来是在研究怎么能让孩子不出省还能上一所好点的大学。
还有的家长用三天的时间把孩子发配到了边疆,这得是多大仇多大怨,这可真是亲爸,一点都不心疼孩子离家远。
家长在报志愿的时候在意的点跟考生未必相同,所以即使考生信任家长也要提前沟通好,比如大学选择省内还是省外的,专业从哪个方向里选,万一被家长发配到不喜欢的城市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的家长甚至考虑到了未来子女的婚恋问题,为了防止女儿认识省外的男生然后去省外生活,在报志愿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留在省内,但是学生本人很无语:他们好像并不知道省外的男生也来我们省内上学。
所以啊,家长的操心要有度,上了大学后很多事情就不是家长能够掌控的了,要让孩子去成长,在报志愿的时候也要以考生的意愿为主,否则很容易落下埋怨的。
省内和省外读大学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评论区讨论最多的就是省内省外读大学的问题,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报志愿给孩子选的学校都是离家近的,有的家长则只在乎学校的好坏,能上个好大学及时跨越半个中国也没关系。
不少考生纠结,省内和省外读大学到底应该怎么选呢?应该视情况而定。
已经上大学的学长学姐认为,除了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考生,其他地区都不建议出省读大学,其实是以城市的资源为标准,不一定非得是这几座城市,其他城市也同同理。
如有本地就有很多高水平的大学,并且本地的就业机会很丰富,各方面都没什么大的短板,那就没必要去省外读大学,比如北上广深地区的学生就很少去外地上学,基本都留在本地。
而如果本地没什么好学校,就业也“卷”得厉害,留在本省读大学毫无优势,倒不如往外省大学报考更有利,除了个人的喜好也要考虑毕业后的发展问题。
去外省读大学难免有不适应的地方,回家不方便,节假日抢不到票,票价还特别高,在省内读大学这些烦恼就都不会有,省去了适应的时间。
在省内读大学的损失大概就是不能去看新的风景,缺少了一些新鲜感,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去做判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今日话题:你的高考志愿是由谁决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