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6月24日,全国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物理类566分,超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近百分。面对高考成绩,湖南常德的考生李好很平静,并且无缝衔接地准备填报志愿。
其实,早在高考后的第二天,李好就开始在网上查阅信息,根据估分整理出“可冲”“可保”的大学名单,如今,在成绩公布和电话沟通后,她又用红笔在名单上标注出一个个“稳”字。
“我们已经打通了四五十所大学的电话,其中6所教学楼、宿舍、图书馆都有电梯,学校都很友好,没有电梯的也承诺可以考虑安装,或者把宿舍安排在一楼。”李好的妈妈罗丽告诉记者,她们给学校打电话咨询的主要内容大都集中在“有无电梯和无障碍设施”“有哪些计算机类相关的专业”等。
据记者了解,李好因小学一年级时的一次意外受伤,腰部以下便没了知觉,如今,脊柱侧弯超过40度。这样的身体情况,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罗丽已经非常知足。
数据显示,今年各地为1万多名各级各类残疾和行动不便的考生提供了便利和帮助,这是推进高考公平、保障残疾考生平等高考权利的人性化措施,也是落实中国残联、教育部出台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具体举措。
一群闪闪发光的孩子
李好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受伤治疗两年后,她依然选择与同龄孩子一起学习,为此,跳级进入武陵区金丹实验学校读四年级。
老师们不曾想这个只能上半天课、半天需要做理疗的女孩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当得知即使躺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一本爱看的书就能让她忘记疼痛时,大家不由得为她竖起大拇指。进入市十三中(现湖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初中,她多次名列年级前茅,也如愿考入市一中 。
“她是我教过的最认真的学生!”班主任廖道兵从教8年,说起李好这位494班榜样的存在,有骄傲更有疼惜。一直以来,她全神贯注地听课,一丝不苟地记笔记,专注的样子仿佛不会被任何事所干扰。
据记者了解,进入高二年级,李好身上的疼痛常常扰乱她的思绪,医生建议提早手术治疗,但李好不想耽误高考,选择咬牙坚持。
李好着急“时间不够用”。其实,老师们对她的作业没做任何要求,而她觉得精选练习不可少,常常凌晨摸黑趴在床上做题。“等会儿,马上,再做一题……”她搪塞着妈妈,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心疼得劝她放弃,“我们量力而行好不好?”而了解女儿的妈妈只能嘴上念叨,只能趁着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时间进教室抱抱女儿,帮她按按摩缓解疼痛。
如今,成绩出来了,母女俩和在外务工的李好爸爸商量,等填报志愿结束,去长沙复诊。
像李好这样身残而有梦想的残疾考生,还有安徽考生张亮。
535分,比张亮自己预估的分数多了3分。
今年21岁的张亮,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由于患有成骨不全症,从小到大,他频繁骨折,身高比同龄人矮了一半。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季节变换或是气温突变的时候,骨头常常疼到令张亮几乎失去知觉。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学业,同时,为了不给老师和同学们找麻烦,无法正常行走的他常常用一辆扭扭车代步。记者同时了解到,张亮爱好摄影,并且通过课余兼职赚钱给自己买了一台单反相机,每天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多年来,坚强又乐观的张亮始终努力求学,他靠着扭扭车自如往来于校园各处,像枚小太阳一样给周围人带去温暖。
“我喜欢沿海城市,高考后在地图上查到了一所深圳的学校,但是,咨询后得知,那所学校目前还在建设中,今年还不能招本科生。”张亮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虽然尚未选到心仪的学校,但是,他的大方向依然是沿海城市,专业侧重大数据、计算机或者网络空间安全。
张亮希望,大学毕业后可以留在沿海的一线城市,并且做好了独立生活的准备。
有梦才有远方,这些残疾考生与健全考生一样,在逐梦的路上努力奔跑,做着新时代的追梦人。
让残疾考生享有
“应录尽录”的平等机会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填报志愿,而在残疾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方面,我国各大高校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就像李好的妈妈罗丽一样,在报考之前,很多残疾考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校是否接收残疾考生?学校是否有无障碍设施?
也就是说,护送残疾考生进入高校仅是残疾人 的第一步,如何让残疾考生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才是根本。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申请合理便利措施参加普通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被录取。随着越来越多有特殊需要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越来越迫切,亟须建立高等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以最基本的出行为例,能否无障碍地在校园里自由穿行,是残疾学生面临的第一道坎。
东北师大附中2022届26班的轮椅女孩王馨瑶,在今年结束的高考中取得了文科618分的优异成绩,并被北京大学中文系预录取。据记者了解,2019年,王馨瑶以中考617分考入东北师大附中,开启了三年的 生活。这期间,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让她克服了求学路上的种种困难,比如,学校特别为她安排了休息房,在教学楼打造了无障碍坡道,这些都为王馨瑶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样体现出学校的包容和人文关怀。
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应当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对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但是,从现实看,有的高校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当初规划建设时缺乏无障碍理念,加之缺乏相关标准,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甚至没有等问题,这无疑影响了残疾考生的求学之路,也有碍我国的助残事业发展。
就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法规规划标准体系不断提升完善,住建、信息、民航、铁路、金融、公安、教育、文化旅游等无障碍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高校的新建校舍也基本都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予以建设,但大量老旧校舍的无障碍改造进展依然缓慢,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国家并无专项经费支持高校的无障碍环境改造。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残疾考生这个群体,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的做到“应录尽录”。
2021年,记者采访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的邢益凡,那个只有眼珠能够自由转动的渐冻症男孩儿。填报志愿时,招生老师说:“最难的事情你们已经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
说到做到。很快,北航和北大医院取得联系,召集多个科室专家为邢益凡联合义诊,全面评估他的身体状况。义诊后,邢益凡被安排住进了位于一楼、出入方便、有两张床和独立卫浴的爱心宿舍,邢益凡的妈妈也住在这里陪读、照顾他。同时,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生活用品,协调宿舍门禁、用电、电器使用等问题,方便他们刷脸拎包入住。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残疾考生享有应考尽考、应录尽录的平等机会,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