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高校“小作文”安慰失利考生, 也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新京报快评

▲西南大学校门口。图/西南大学官方微博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近日,重庆考生小邓(化名)因高考失利难过,给她的梦中高校——西南大学写下一段留言,却意外地收到了校方暖心回复,这一来一往的“小作文”也感动了很多人。

小邓在留言中,对西南大学表达了无限的向往,同时也表示对考试的失利充满了遗憾、失落和“意难平”。她说,“我无数次幻想着里面会不会有我的一份”“好像一切都搞砸了,我是谁,要去哪,怎么去,是不是没有未来了”,情绪颇为低落。

没想到,在留言仅仅两个小时之后,小邓就收到了西南大学的回复,“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换一个角度,不如向死而生,让我们在这个夏天,生长出新的人生”。

收到西南大学回复的小邓,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她坚定地表示“我不会放弃的,复读也好,考研也罢,我们有一天会真正见面的”。

▲6月24日,西南大学收到考生小邓留言后予以回复。图/西南大学官方微博

据悉,小邓是一名音乐生,作为她引路人的历史、政治、钢琴老师都毕业于西南大学,也让她对这所大学充满了向往、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高考失利于她而言,应该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而西南大学的及时回复和暖心鼓励,恰如一剂强心针,帮助她重燃斗志,再次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了希冀。

可以想见,考生面对高考失利,可能也会收到来自家长、亲朋、师友的鼓励,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心中理想大学的回复和鼓励,无疑对考生走出情绪阴霾、重拾信心有着莫大的帮助。

现在的社交媒体环境,给了更多考生和高校互动的便利,如果高校能够积极主动地与考生进行良性互动,无论对考生还是对高校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个能够为失利考生给出暖心“小作文”的高校信息平台,无疑更能增加“考生黏性”,增强高校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不啻一份温情的“招生广告”。

眼下,正值考生填报志愿阶段,也是高校和考生互动频繁的时期,高校不妨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和便利,多与考生展开良性互动。

相比于学校官方发布信息,这些充满人情味和同理心的双向交流,更能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也生动体现出一所高校的人文情怀和文化魅力。

大学承载人们期待,更是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象牙塔,但其包容与担当并不局限于大学校园之内。就像西南大学的这篇“小作文”,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在对失利考生用心关怀、鼓励中释放的真诚和善意,既安慰了失利考生,也打动了“围观者”,更是真正大学精神的体现。

如西南大学这般与考生充满耐心与爱心的温情互动,不妨再多一些。

撰稿/和生(媒体人)编辑/徐秋颖校对/赵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