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高乐高 编辑丨米利暗
易烊千玺进编制这件事,变得越来越离谱了。
一开始,国家话剧院公示了易烊千玺的招录信息,只是让一些粉丝突然感到幻灭:
原来我千辛万苦一个人单挑上万人才考到的编制,对明星来说却如此轻而易举。
所以忍不住质疑:明星日进斗金,拥有这么多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资源,却还要来跟我们普通人抢编制。
这样真的公平吗?
且不论针对易烊千玺个人的质疑是否成立。
但在2022年200多万人参加国考,部分岗位1万9千人报名只招录1人的超大竞争压力下,普通人有这样的抱怨,实在无可厚非。
然而谁也没想到,不仅没有人关心公平不公平,还不断有人跳出来出来嘲讽质疑者:
不过是小镇做题家们只知道做题,考不上编制就急眼跳脚罢了。
随即引发了舆论轩然大波。
何其荒谬啊,“出生平凡,靠自己头脑和勤奋,一步一步在外站稳脚”,这样在中国上演了成千上万次的奋斗故事。
原来不过是有钱、有闲阶级口中“小镇做题家”的无谓挣扎罢了。
我的出身,不是你的嘲讽对象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最早来自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
原来的意思是指那些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因为平凡甚至是落后的家庭出身而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实际上,他们当然不是废物。
而是在千军万马的高考中,全靠自己的努力,一分甩下一万人,这么一分一分给自己挣到了一张大学的门票。
当然,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人生高枕无忧,于是在这个人数多达十二万的小组里,大家用自嘲和调侃的方式释放内心失落和焦虑的情绪,同时也互相安慰鼓励。
这个词,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带着强烈的自嘲和调侃意味。
但,它绝不该是用来轻蔑他人的标签。
毕竟这个词的背后,寄托了无数平凡家庭出生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
前几年,有一部名叫《出路》的纪录片,导演花了6年的时间,跟拍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揭开了中国家庭与阶层的真相。
其中,有一个男主人公徐佳,出身在农村,他第一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并不理想,他坚持选择了复读——因为他要将大学录取通知书带到父亲墓前。
为此,他经历了三次高考。
尽管第最后只考上了二本,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但最终他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走出了自己生活的小村子,在城里买了房结了婚。
他不像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北京女孩袁晗寒——就读于北京最好的中学,因为无聊便选择退学,之后又出国学习艺术,回国后家里由着她的兴趣给她开个公司。
袁晗寒可以看到生活有很多种可能,面对无数的选项,只需挑选自己愿意走的、有意思的路就好;
但徐佳只能削尖脑袋,扎进书本,硬是闯通了高考这条小道;
徐佳的故事,就是绝大多数“小镇做题家”的写照。
被嘲讽的小镇做题家们,他们是自己喜欢听着凌晨五点响起的闹钟,到自习室里刷堆成小山似的的教辅资料吗?
他们很享受无数个日日日夜夜抱着写不完的各科目试卷,也愿意无数次因为焦虑和不安独自走在操场上、坐在楼道里的奔溃大哭?
他们只不过背负着家人的期待和希望,想通过读书上大学,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而已。
不过是受尽了磨炼和崎岖困苦,为自己争取多一点点的安全感和确定性而已。
对他们来说,除了读书,别无他法。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因为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互联网的嘲笑对象。
就像一位微博网友评论的那样:
我生来就是一颗悬崖上的小草,我以为你会鼓励我生命力顽强;
没想到你却嘲笑我,不过是一棵小草,永远也开不出美丽的花。
生而为做题家,我不想抱歉
在小镇做题家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小乡做题家,小村做题家。
他们不是富二代,没有老天爷赏饭,没有成为明星的脸蛋和身材。
出身平凡,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做阶梯,才有一点渺茫的希望打破阶级壁垒。
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的林万东,父亲脑梗,因为家庭贫困只靠母亲在工地搬砖生活。
为了上学,林万东必须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两个小时,穿着单薄的衣衫,走过漫长而湿滑崎岖的山路,到七八公里外的镇上中学上课。
没有余钱买书,他就借别人的来抄,把所有的重点部分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
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他就把每一道错题反复验算背诵,积攒成一本厚厚的错题集。
在上学之外,林万东也要打工,他最累的时候,一天能扛200袋水泥,累得腰都挺不直,手心全是磨出来的伤口。
在这样的磨难下,2019年,他以713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最近频上热搜的河北理科状元庞众望,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瘫痪,家里负债累累,入不敷出,庞众望平时只能靠捡废品攒学费生活费。
除了捡塑料瓶子,有时候庞众望看见街边的废金属皮,也会习惯性地捡起来,不小心划破了手,他会小心翼翼地藏好,绝不让生病的母亲看见。
为了协助全家人节约开支,给母亲省下治病钱,庞众望每日去菜市场捡干净的菜叶。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学业,考进重点 之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高考对于他来说,就是实现梦想的唯一办法。
考上清华之后,庞众望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一定要做到努力,我也可以选择我的未来。”
每一个从大山走到城市的小镇做题家的人生履历,都是一段了不起的史诗。
他们没有资源、没有支持、没有背景,却赤手空拳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唯一比这样的故事更动人的点在于,这样的故事,已经发生了无数次。
或许不是上清华上北大,但是他们也在不同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能量,扎扎实实、堂堂正正地活着。
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起点,但每个人都能够决定自己的终点。
只有真正的勇者,才会真的用行动来实践这句话。
为什么总有人嘲笑努力的人?
用“小镇做题家”来称呼别人,最令人不适的地方在于,这个词中隐含了多重鄙视链: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鄙视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人;
出生就在大城市的,看不上来自农村小城镇的人;
无需努力就可以获得一切的,嘲讽拼尽全力奋斗的人。
小镇青年们,一次又一次脚踏实地地做人,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写满了他们对待人生的热忱和真诚。
凭什么要这样被人嘲笑?
然而这几年,类似这样显示自己优越感和傲慢的言论不绝于耳:
提到高考,就有人跳出来批评“这哪是什么教育,这根本就是训练考试机器,丝毫没有人文素养上的提升,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有些专家会告诉大家:收入不高,可以把家里闲置的房子出租,有租金不就可以过日子了吗?
富二代会惊呼:“这年头还有人没有出过国吗?”
何不食肉糜啊。
请多看看这个世界的参差吧!
要知道,那些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孩子为了读书要在地势险峻的半山腰搭棚只为了蹭网络信号,为了读书要滑索道随时可能命丧怒江。
他们从来不是什么做题家,他们是令人敬佩的梦想家和实干家。
“你我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的小镇乡村,曾经发誓要做了不起的人。”
今天,小镇做题家们可以直面自己不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可以直面来自社会的全方位毒打;
他们不是非要进那一两个编制,但他们绝不能接受高高在上的奚落和讽刺。
为了自己的未来义无反顾拼搏过的人,即使最终失败,也依然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