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只为获得喜人的成绩。
对于寒门学子而言,这是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如果能够迈入一流学府的大门,各种体面的工作机遇任由自己选择,与之伴随的眼界和阅历都会得到提升。
这个过程很苦,但它换来的是一生的安逸,比如家庭条件得到改变,比如父母养老环境得到改变;
若是在这寒窗苦读的几年里选择安逸,未来必定会吃更多的苦,即便不为自己,也要为父母拼一把。
有人认为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这不能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和理由,因为人生不会重来。
再怎么去争论辩驳,都不能改变“高考是圆梦舞台”的本质。
当你真正付出了,面对高考唯一的感受就是“从容”,曾经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不会骗人,这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既然如此,考生们都会拿出全力去应对,但李金山却是个意外。
三年时间,李金山一直是班里的学霸, 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没想到在高考中只获得了239分。后来老师调阅了监控,这才恍然大悟。
学霸李金山
笔者可以负责任地讲一句,哪个学校能拥有李金山这样的学霸,就是它的福气。
李金山出生在偏远地区,从小都懂得一个道理: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到了上学年纪自然是格外努力。
小学、初中九年时间,李金山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重点。
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人祝福有人担心,他们祝福李金山取得了好成绩,但这里高手如云,李金山很有可能因为成绩不佳自卑,最终导致迷失。
事实证明,这些担心多余了,李金山好像没有所谓的“过渡期”,两次考试均是年级前五,班里的同学纷纷以他为榜样。
高考的意义不言而喻,寒窗苦读十余年,自己要面对的是抉择人生的大考——高考。
这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李金山决定调整个人作息,全力以赴为高考做准备,班主任李存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现在付出的苦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未来,李存义时常叮嘱他“注意休息”,可李金山总是一笑而过。
三年,李金山只有一次掉出过年级前五,全校师生无人不知他的名字,这可是“学霸”。
每个人都盼望着高考,他们内心展望着李金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从而为母校增光添彩。
有人曾在高考前采访过李金山的父母,谈到内心最大的感受,双方称“要熬出头了”,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自身也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希望李金山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
李金山淡定地走向考场,这对于他而言不算什么,因为自己努力了。
两天时间过得很快,有人问他考得怎么样,李金山笑着说还好。
终于等到了高考放榜,谁也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一串冰冷数字,李金山得了239分。
真相大白
父母不敢相信,李金山坐在原地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情况,唯有李金山自己知道,没等父母打电话,班主任就先打了过来:李金山的真实成绩绝对不止这么一点,他会递交材料申请复核,看看有没有可能是系统出错。
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说心里话,现在的科技条件不同于过去,系统错误的发生可能性几乎为零。
经过复核并确认,李金山的成绩确定为239分。
学校的许多老师向李存义打来电话:“你们班的种子选手李金山考了多少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内心极度不是滋味。
后来李存义决定申请校方查阅监控,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情况。
经过申请后,校方同意了他的请求,经过回看,李存义发现了一个细节:李金山有三张答题卡是白卷。
239分的成绩,其实是他三门综合的分数。
李存义表面上看起来遗憾,心里更多的是生气,辛苦付出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行为举动,让所有人都寒心?
班主任专程来到李金山的家里,将他的父母也叫在一块,想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面对监控里拍摄的白卷照片,李金山终于说出了实情:我不想上大学了,我想早点步入社会赚钱,为爸爸妈妈看病,如果他们的病都看不好,我过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在李金山看来,自己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更多的花费,自己不想让父母这样操劳下去,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李存义触动很大,他专门向校方写了一份申请,不仅为李金山免除了学费,同时还为他争取了奖学金。
李金山泣不成声,表示一定会好好复读,为来年的金榜题名做准备。
归根结底,还是向现实的妥协。
李金山深知个人家庭条件有困难,内心有很强烈的愧疚感。我无法想象临考前,他的内心有多么挣扎,在顾虑父母感受的同时不得不做出这种决定,但并不妨碍人们对他初衷的赞扬。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高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直接关系到命运的走向,任何人绝不能将其当儿戏。通过努力换得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父母二人安享晚年,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