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北大学子在西餐厅, 拽英文羞辱老头, 却碰到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

一个国家最宝贵的,往往不只有财富,人才更占上风。兴衰成败,都是人之作为,因此,要看这个国家是否能兴旺,最主要还得看国人的思想觉醒程度和发展潜力。

在我国民国时代,虽然经济发展寸步难行,但却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青年。

那时,国家战乱纷飞,思想百花齐放,但同时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解放先锋。

本以为清朝的覆灭,也带走了“长辫子男性”,齐整的民国装束成为了日常。

但没料到,在北京一高等学府内,还有位长辫子教授,不仅地位崇高,还手握学府治理的话语权。

这位民国还留着辫子的教授,就是学识丰富,外国人眼中的才人——辜鸿铭。

辜鸿铭过人的学识和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北大的西餐厅内,有人曾用英文羞辱打扮简陋的辜鸿铭,却没想到吃了个“回马枪”,被辜鸿铭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呛得无言以对。

但尽管如此,古今中外对辜鸿铭的评价却依旧褒贬不一。

一方面,人们觉得他是学识鬼才,国之栋梁;另一方面,人们则认为这是个顽固的守旧者,是文明进步的阻碍。

留学归来心还在

热播的《觉醒年代》中,观众往往会看到一个长鞭老头总是皱着眉头,似乎一直在为国思量,但却又一直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人便是北大教授——辜鸿铭。

在不了解辜鸿铭的人眼里,他们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倔强的清末老头,至始至终都守着自己那点陈旧的思想,不愿意跟着时代进步,所以成为了文明发展的人为阻力。

但却很少有人会深思,为何辜鸿铭不愿随波逐流?为何他始终紧抱着着一生所信奉的信念?

清朝制度的覆灭,历经了一个很长的革命过程,但当这样一个孕育过无数人的传统朝代倒下时,也同时让很大的思想冲击随之而来,卷浪般打在了当朝文人的身上。

对于革命者来说,改变是必然的,但对于当朝文人来说,接受改变的过程非常痛苦。

辜鸿铭就是清朝其中一名失去了原本思想信念的文人,他并不因为清朝覆灭而欢欣鼓舞。

对于前半生都留着长辫子的辜鸿铭来说,他难以接受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难以相信自己信奉的思想是陈旧不堪的。

当要进行彻底革命时,他内心更是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绪。

辜鸿铭虽然生活在清朝,但游历经验丰富,不是一个只会待在“闭关锁国”里的学者。由于出生在南洋,家族地位显赫,辜鸿铭从小便有良好的外语孕育基础。

在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辜鸿铭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他在英国考取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系,并进修博士,在校期间学会了9国语言,拿到了13个博士学位。

在获得如此高的学位后,辜鸿铭依旧记得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他决定回到祖国,用毕生所学帮助国家,其中就包括成为一名授业解惑的教授,以及能帮助搭建外交的翻译家。

辜鸿铭回国后,只知道清朝就是当朝统治的顶端,他信奉的华夏儒家思想在此也得以体现。因此,对于要推翻清朝统治的人,辜鸿铭始终觉得这是一场“暴乱”,是应该被制止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辜鸿铭守旧,始终不愿意剪掉长辫子,也始终不接受改革新生活。

辜鸿铭的北大生涯

北京大学是思想百花齐放的地方,按理说应该不合适辜鸿铭这样的守旧一派。但在当时的境遇下,辜鸿铭有过人的才能是事实,北大想聘请有学识的教授也是实在的需求。

虽然知道辜鸿铭对封建帝制拥护得彻底,但蔡元培还是打心底佩服这个留学鬼才。

于是,北大校长宁可顶着外面的流言蜚语,也要将辜鸿铭收入囊中,为北大学子授业解惑。

在北大任教的这段时间,其实辜鸿铭是在度过一场无法躲避的“劫难”。

他明知道这里的学生都不待见自己,但他却依旧要秉持本心,始终对自己坚持的思想信念从一而终。

对于一个有思想执念的人来说,对新兴事物可以理解,但却无法扭转为自己的产物。在北大学子渴望发展的需求日益旺盛时,辜鸿铭知道自己那一套陈旧的理念早已不管用。

历经了无数次的校园对峙,辜鸿铭总想把自己的东西灌输给后代,但却一次次遭到反驳与推翻。

在慎重思考之下,辜鸿铭也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落后性,但他无法改变。

封建帝制和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辜鸿铭心中坚定的追求。如果要顺应时代,剪掉辫子,推翻所有陈旧的思想,那就等于辜鸿铭要推翻自己的信念,重获新生,这实在太难了。

在无法协调和无法被认同的北大里,辜鸿铭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尽管如此,辜鸿铭本身过人的学识和强悍的翻译能力,是依旧有存在价值的。

一次在北大西餐厅用餐时,辜鸿铭留着长辫子,衣着简陋,袖口还沾有不少油渍。

碰巧此时,两个中国学生进入西餐厅,见到打扮与环境格格不入的辜鸿铭,便开始一顿嘲讽。

两个学生以为辜鸿铭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于是开始用蹩脚的英文交流,嘲笑老人衣着不整,破破烂烂地像是咸丰年间的人,还猜测这是一个刚从乡下出来的老头。

但没想到,这竟是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教授。

在听到学生嘲笑自己是乡下人时,他忍不住用标准的伦敦腔回了一句:我在说英文的时候,你们还没出生呢。

但其实,令辜鸿铭更生气的是,这两个中国学子把戏虐作为日常,还用洋文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这完全玷污了炎黄子孙的形象,实在不该是一个北大学子的所作所为。

哪怕自己精通外文,但也仅仅用于外交需要,而中国人就应该讲中文。

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辜鸿铭在北大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但对于维护祖国,他是完全不含糊的。

结语

对于辜鸿铭这个人,人们总会觉得他在北大宣扬的也是封建文化,是不值得推崇的。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辜鸿铭回国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名字,便是张之洞。

作为晚清大臣,张之洞带给辜鸿铭的,是洋务运动的思想观。

但本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辜鸿铭,不会彻底明白,为什么中国希望借洋务运动走出一条新路。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辜鸿铭一生的坚持里,已经先入为主地受到了封建帝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才会始终如一地认为清朝的统治才是合理的,而改革就是“暴乱”。

辜鸿铭历史的辉煌与落败都已过去,它们被刻印在博物馆里,供后人进行思考与评判。

无论如何,事情总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待这位备受争议的北大教授时,也理应如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