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为什么有些家庭的孩子怎么劝都不考公? 不是因为穷, 是看透了现实

当代的大学生们就业成了问题,这大家都知道,可如果要为这个结论找一个证据,那一定是如今考公、考编的热度。毕竟大学生以前多看不起公务员岗啊,可现在嘞?争得头破血流。

如果不是形势所迫,这些大学生们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吗?

部分家长这么想的同时,也感到挺忧愁,毕竟自家学生也在考公,看这架势,上岸要费劲了。而另一部分家长则是更加忧愁:人家其他孩子都开窍考公去了,我家娃怎么就劝不动呢?

为什么有些家庭的学生咋劝都不考公?真不是因为家里穷

一般来说,“三无家庭”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家,其实更愿意让学生往体制内进。家庭莫得背景,莫得大人脉,莫得巨款,所以对学生的期待也不高,稳定点,拿差不多的钱就行。

但实际上进入体制后,就很难不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我们这样的家庭劝得多,但进入体制的学生往往像我们这种家庭出身的不多,反而是家里不怎么缺钱的同学,这是咋回事呢?

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学生觉得家里穷,像我们“小镇做题家”,在竞争中没有优势,实际上并不全是这个原因,更多的是看清了现实中的种种阻挠。

阻挠一:起步晚,耗时长

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家长可能会因为了解程度不同,而给出学生不同的建议。比如入党这件事,我们普通家庭家长就是“随你便”,而在政府工作的家长就会说“必须搞上”。

除了最基础的入党,还有做校干部、班干部,或者选调生等等,应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准备,找学校里什么官衔的老师有用,这些东西不同家庭的家长,重视程度可谓截然不同。

而我们都知道,在体制内的岗位争取中,这些经历是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程度的加分的,但往往需要从大一开始就准备,按部就班的拿下,如果没有长辈的指点,学生自己很难有这个意识去做。

像选调生、校干部等等,学生基本到有意识考公的时候,想争取这些已经没有机会了,党员虽然还来得及,也很难及时“修成正果”,这样学生参与考公考编时就基本没有什么优势。

有的同学报考的岗位可能还恰巧有党员需求,或者招收人数很少,需要用党员身份来加分的,那么可能就要先进行入党准备,在加上如今考公考编竞争激烈,上岸时间可谓是遥遥无期。

阻挠二、专业冷,选择少

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学生,基本上多数东西都要靠自己,就业也是,准备考公考编也是,报考志愿也是。而在报考志愿的当下,学生还比较依赖家长,所以并没有清楚意识到这个问题。

高考之后,学生还没有进入真实的社会环境,没有接触到生活就业的压力,所以还没有进入体制的打算,很可能就会为了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选择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

而我们知道,冷门专业不仅在社会上就业面十分狭窄,在体制内也没有什么对口岗位,只能选择“三不限”岗位。如果是报考过三不限的学生们就会知道,这样的岗位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上岸可能性低之又低。

阻挠三、付出大,回馈小

如果身边有专注考公不放弃的学生,基本上家长就会更了解如今考公上岸的难度,反正笔者身边是十个里就有一个能一次上岸,更多的情况是准备两三次了还在秉烛夜游。

而对于这样的学生,自己家长不愿意多说,其他亲戚却总是议论纷纷,都毕业一年两年了还在考试没工作,可见这样的情况虽然普遍,但家长们也是普遍难以接受。

再者就算是考上的那个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小城市,工资也高不到哪去,再加上如今削减绩效,到手基本上就是平均水平。除非是公检法那样的部门,不过那种热门岗可就不是两三次能进去的了。

而如果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进去之后则没有压力,家里不用他们补贴家用,甚至还有副业可以给他们偷摸搞搞,来体制就是图个清闲稳定,赚个零用,所以对于回馈并不是很在意。

阻挠四、片面了解,畏惧心理

客观原因在外,支配我们到底去不去的,还是我们对于岗位的看法。最近某位明星的新闻也让许多学生看到了一些黑暗面,而在普通家庭所在的小城市,这样的情况也确实普遍存在。

没有人脉和经济财力,想要捡最肥的岗位,不太现实。如果一个很好很清闲的岗位,只招一个人,最后是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太现实,只能靠自己的学生们不愿意在这样的岗位上消耗珍贵的时间。

但如果是家庭比较阔绰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担心,公平不公平的,他们都可以试一试,付得起时间成本,再加上党员身份等的底气,心理上也比较坦然,所以更愿意进行报考和努力。

写在最后

看到这些现实阻挠,很多学生感觉前路真是困难重重,但我们也并不要把这些现实阻挠想得太过妖魔化,毕竟比起社会上的各种规则与制度,体制内真的算是比较公开公平了。

因此如果是专业在社会市场上实在不怎么吃香的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对口条件选择一个报录比差不多且不只招一个的岗位,体制内的岗位比起社会上,确实是更加安稳且补贴等更全面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