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考生志愿填报热衷向UP主求教,究竟为什么?|2022招考季新观察

随着上海高考发榜,志愿填报成为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

“国际关系是学各国历史吗?”“我的爱好是看小说,是不是应该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实,自高考结束后,除了密切关注高校的招生动态,不少教育类UP主的后台也被考生们的私信挤“爆”了。各类博主作为“过来人”分享自身经验的视频,备受考生和家长的追捧。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高校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没想到”。考生高考志愿填报热衷于向各类博主咨询,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为考生提供更好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加法?

网生代学生,期待新的报考指南

“志愿填报的底层逻辑”“9个高考志愿填报的致命陷阱”……在B站,百大UP主、复旦大学在读博士周薪吉耗时近两年创作了几十个视频,在视频号“取景框看世界”中,帮助高考考生分析了117个专业,进行大学专业选择。这些视频中,他邀请了专业嘉宾围绕专业学习内容、技能素质要求、学习难度,就业方向、薪资待遇,未来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潜力、前景的逻辑框架进行分享。相关视频观看量达数千万,狂吸上百万粉丝。

如果说从前考生往往基于长辈经验、根据志愿填报指南决定志愿,那么如今,一些博主的建议正在成为网生代学生新的参考指南。究其原因,对于考生来说,一是省去了搜索、筛选的大量时间;二是年轻的博主从亲身经历出发的分享,很容易引起同龄人的支持和共鸣;三是相关话题自带流量属性,成为不少平台力推的内容。不少高考生“按图索骥”,找到理想院校在读或毕业的博主询问,或者从行业出发,询问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博主。

“望文生义”填志愿,入学后很可能会有落差

但在准备视频的过程中,周薪吉发现,高考生仅凭片面认知决定志愿选择的现象很普遍。同样,早在一个月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超在B站后台收到了不少考生的私信。陈超发现,仅凭专业名称“望文生义”,甚至基于某部电视剧的演绎产生职业想象,决定报考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负责招生工作的教师也反映,虽然近年来考生在选专业时看似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更清晰了,但大多数考生对专业仍然一知半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教师张礼骏对此深有感触。在今年的外省市招生咨询中,他发现很多考生都会咨询与翻译相关的问题。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些考生对于外语专业的认知都是来自一部以翻译官职业生涯为题材的热播剧。而这部剧的主角设定恰好是毕业于上外。张礼骏说:“考生根据电视剧形成了思维定势,学外语就只能做翻译,对大学专业本身的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却缺乏深度了解。”

多位高校教师感慨, 阶段,学生接触的多为基础学科知识,不少学生对学科专业的了解程度有限,更谈不上学科兴趣。根据片面认知“望文生义”报出来的志愿,考生入学后很可能会感到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甚至会变成“学困生”。

大学的专业离中学生究竟有多远?

每到招生季,大学的惯例是组织大批老师进行招生宣讲,提供志愿填报的咨询服务。但对考生来说,大学的专业仍是雾里看花。学生获取权威信息的途径、对学科和专业了解的深度依旧很有限。

许多 教师坦言,在给学生提供报考建议时,往往从“分数、排名、兴趣”等角度入手。然而,大学学科发展迅速,对于新增专业、学科前沿等信息,一些 教师也很难解释清楚。例如“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名称相近,但学习内容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少 希望能够有更多大学教师主动走进中学,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增加大学和中学之间的交流,让中学生对大学有更多了解非常有必要。”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特聘教授邱夷平在B站视频播放量已破百万,每年高考后,后台都会收到关于志愿填报的留言和私信。“不少网友关心的学科冷热并非学生填报志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关于学科发展、学科和学生的适配程度,这些专业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士解答。”

在接受采访时,多位高校招生办教师提醒:网络信息错综复杂,高考生从网络获取的专业信息较为零散,不同人分享的专业经验不成体系,往往缺少统一逻辑框架。博主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最好寻求专业指导,审慎思考后作出决策。

教育界人士也在思考,在提供更便捷、全面的志愿服务方面,中学和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专家看来,在中学阶段就前置生涯规划,加强大学和中学之间的对接很重要。邱夷平建议,希望更多大学教师能走进中学,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大学的相关学科,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