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判断一位年轻学生的成绩好不好,往往不需要拿出成绩单,只要把你的视线抬高一点,再高一点,看看他的头顶。如果感觉自己有被照亮,那么这位学生一定是个学霸。
此定律广泛适用,但在医学生和法学生身上并不适用,一个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一个是“坑人学法,千刀万剐”,由于学习内容太过“丰富”,很多同学早早的苍老了起来。
但事事总有例外,总有既能够兼顾自己的学业,又能打理好仪容的大优秀,比如这位学医的女生,她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对医学院的传说有了深深的改观。
医学女博士貌美有气质,网友却泼起脏水
不是拉踩,但笔者真的有位医学生好友,学习的是中医,如今每天疯疯癫癫的跟在“师父”后面下针认药。因为学习内容比较多,所以基本上精致都就枕头吃了,没系错扣子就是最后的体面。
但这位女博士则完全不同,看到她的面庞时很难不被深深地吸引,圆圆的大眼睛,温柔的刘海儿,七分伶俐三分知性的笑容,真是肤白貌美,而且还很有气质,和朋友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颜值还不是这位宝藏女孩的全部,她本科毕业于医学四大天王之一的“川大华西”,而我们都知道,医学仅仅有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就业都需要学历更上一层楼。
这方面这位女生可就厉害了,她考上了北大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又读了博士研究生,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医学“女博士”了,颜值学历双飞,这位女生优秀得令人自惭形秽。
这位女博士的求学经历算是教学模板,能考上华西的本就寥寥可数,又到北大读研读博,能做到这样的学生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几乎是连人均清北的网友都无法碰瓷的地步。
这样的励志经历值得所有学生朝她看齐,但大家却先沉醉于女博士的美貌上了,纷纷表示:如果生病时候是这位女博士看病,多泡几次冷水也无妨。看起来像是有些为爱痴狂了。
但如果好的言论太多,难免就会触发反弹,也有一些网友在女博士的评论区发表了如此言论:“这么精致,一看就是摆拍,想红吧?”还有的说:“别当医生了,去做网红吧!”
更有的质疑说医学生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打扮,更别说医学博士,不可能年轻漂亮。这些评论的走向和内容都让人看着很迷惑,明明毫无根据,可就是说得理直气壮振振有词高高在上。
甚至好像还挺盼望别人认同?
难道你们摆烂还不允许别人卷了吗?
她皮肤太白了,所以照亮了你们的黑暗?
拒绝精神内耗,学生才能找到逃离思维懒惰的方式
互联网给了我们自主发言、有机会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便评断别人,摆出一种别人都得在你的支配下生活的姿态。
其实我们身边可能多多少少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做事很麻利,而且很到位,我们可能做很久思考半天没头绪的东西,人家一下就做出来了,剩下的时间,人家自己该玩玩。
说这句话其实并不是为了让有这些想法的人明白,总有人比自己聪明这件事,而是“总有能够这样的人”,总有更优秀的人,总有更努力的人,总有你比不过的人。
面对这样的人,感到不平衡是正常的,但我们也要知道这种情绪对于自己是并没有价值的,而且会拖垮自己的脚步,甚至说出那些镜子一样的言论,让自己变得丑陋不堪。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身。在遇到一个优秀的人时,我们不平衡,不平衡之后要向她看齐,与她交往,探索和思考她成功的经验,看看这些经验是否能作用于自身。
像笔者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时的同桌就是这样一个人,全班最闹,下课就跑,但成绩最好。很多班里很努力的学生都很不平衡,觉得是人家脑瓜好,又猜测人家晚上偷偷学,酸人家,说人家的坏话。
后来和同桌一交流才知道,努力的同学忙着刷题走量,一张又一张的,我的同桌人家是走心,错题本密密麻麻,知识点归纳做得条理清晰,一眼就看明两种孩子的差距。
长大之后才明白那种差距叫什么,思维懒惰和思维勤奋。学习也好,打工也罢,都是需要动脑的,合适的方法比无效的重复劳动要有意义得多,人的有限精力,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好。
回归到这件事本身,当网络上出现一件事情时,如果我们没有第一时间阻止自己陷入不平衡的负面情绪,对自己进行正向的精神激励,这也是一种思维懒惰。
这些情绪刺伤的也不止是当事人,对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