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app雷电竞

“抱歉! 我就是那个5年花了140万, 回国月薪4500的留学生”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最近,一则留学生自曝“留学美国5年,花了140万,回国后月薪仅4500元”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视频中的这位同学,本科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一所名校,也不是野鸡大学,就是一所美国Top100排名靠后的普通大学。

本科四年,外加一年 ,在美国留学5年时间,他总共花费了140万人民币,这对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我相信这位同学的家境一定很富裕,但他父母送他去美国留学,也是希望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可惜事与愿违,在视频中他分享了自己求职的经历,面试了十几家外贸公司,给他开出的底薪都是4000元左右。只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愿意看在他是海归的份上,多加500块钱......

但这500块钱还是有代价的,不能因为海归的身份而对同事表现出傲慢。

隔着屏幕,我仿佛也能感受到这位同学被羞辱后的怒火。

说实话,这样的新闻在留学圈已经屡见不鲜,花百万留学,月薪四五千的大有人在。每一次都要被大家拉出来狠狠的嘲笑一番。

嘲笑过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审视一下,为什么海归变“海带”的新闻成为时下年轻人又一个集中吐槽的话题。

留学“镀金”的时代已经结束

留学经历放在今天,其实已经并不稀奇!

它更像一块敲门砖,一块敲开更大世界门的敲门砖,但能不能敲开,能走多远,只能看个人!

有人留学是海归,有人留学是“海废”,有的留学毕业依然做着月薪4000的工作,有的毕业后进入大厂,实现人生逆袭,年薪50万起步!

在留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单凭“留学生”这个身份,已经很难轻易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了!

北大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何帆说:“留学的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

中国家长原来的期望值其实是不现实的。原来的期望值是“我既然出国了,我国外学校的品牌会比国内学校的品牌有一个溢价”。现在,如果你还是指望这个的话,那就没必要出去了,因为现在这个溢价基本上没有了。

这是个大趋势,以后无论是什么,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之间的溢价空间都会越来越小。就像手机,一个华为手机和一个苹果手机溢价空间越来越小一样。

所以你要是指望说“我在国外留学,我回来就得拿比国内更高的工资”,你想都不要想。你很可能拿的工资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还少。

所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很可能就像视频里的这位同学,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花了140万出国,最终只值4000一个月。

“海归”和“海废”之间的距离,可能只差一份好工作

出国留学的目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非就是提升学历,方便将来求职增加竞争力。

所以你到底是海归还是海废,最终的衡量指标可能就落在你的工作上。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自然就是别人眼中的海归,你若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那无论你在学校是什么表现,你都会被打上“海废”的标签。

所以说,不管是留学还是国内读研,我们会发现,那些一毕业就能在求职市场成为香饽饽的,无一例外,在读书期间就做好了充足准备!关于就业的准备!

而视频中的这位同学,读的学校不差,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差,差就差在他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的前两年,他读的是商科专业,而且学得很不错,每次都是班里前几名。但是为了方便在美国找工作,他在大二转专业去学了计算机,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感兴趣。

结果去学了计算机以后,发现自己的编程基础太差,学习起来很吃力,而且也不像商科专业那么感兴趣,最后相当于商科和计算机专业都学了半瓶水。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没有职业规划的表现,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嘛,也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作为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更加精准,这样才不会浪费大学四年的所学。

我见过很多留学生,在国外读的普通大学,甚至是大家眼中的“野鸡大学”,但是他们的职业规划很明确,知道自己上大学想要学什么,将来会去干什么,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有些人毕业就在国外找到了工作,有些人回国进了大公司。

相反的,一些在名校就读的海归,因为没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过于挑剔让他们找工作处处碰壁,最后也不得不沦为“海废”。

总结:

小小的总结一下,当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时候,就注定它的“镀金”价值在降低。对于当下的留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出国这件事,不能想当然的以为通过留学就可以实现一个大跨越,该做的人生规划一样也不能少,否则花上百万留学的最终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