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两个姐姐辍学, 供养的北大医学博士, 吃低保啃老十八年

北大毕业就一定能走上人生巅峰吗?不一定。

“学习好就代表了一切”。当一部分父母以始为终,以考上名校作为孩子终生的目标时,悲剧就已经悄悄埋下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个学历含金量极高的年代,那时候的大学还没有扩招,大学生人人都是香饽饽,更别提博士了。95年从北大医学博士毕业的张进生本该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却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主动选择宅在家里,当一个“废物”。

张进生出身于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家里条件很差,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在农村,这样的家庭组合几乎注定了,姐姐们的一生都要贡献给弟弟。

张进生的两个姐姐都是不折不扣的扶弟魔,很早就辍学嫁人了,还一直源源不断地拿钱资助弟弟念书。

张进生在读书上头是很有天赋的,他的成绩一直很好,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毕业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他不仅是整个家庭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全村人的希望。

彼时,他什么也不用做,只要读书就好了,村里人提起张进生,无不竖起大拇指,说那是个有出息的后生伢子。

医科大学一读就是5年,毕业后张进生被分配到了一家医院。23岁的张进生本来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结果却得了晕血症,再也上不了手术台。加上性格孤僻,他跟同事闹得很不愉快,没多久就从医院辞职了。

面对这个打击,张进生本来有很多选择,比如换一个科室,或者凭着大学文凭找份别的工作。

张进生选择了继续求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医学院内科硕士,毕业后又考上了北大内科博士,眼看就要毕业了,英国一家大学甚至给他发了offer让他去留学,但要20万学费。家里实在没有钱了。两个姐姐也不富裕,为了供他读书,经常跟丈夫闹矛盾,几乎掏空了家底。

这个农家子弟,一路读到了博士,中间赚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家里实在供不起了。

张进生因为不能去留学,得了抑郁症,读不下去书,也没有找工作,就休学在家。张的姐姐很着急,去学校闹,要北大给弟弟安排工作,还要学校给张进生报销医药费和补发工资。

北大那时候都不包分配工作了,但学校出于好心,还是把张进生安排到了兰州一家医院里。这家医院工资待遇很低。按照2001年的博士毕业生的平均薪资,应该是5000元一个月,但是张进生的月薪只有1000元。

张进生也没有在这家医院做很长时间,他倒不是嫌工资低,而是在医院的时候谈了一个护士女朋友。女友发现张进生不求上进,空有高学历却对工作并不上心,就同他分了手。

张进生大受刺激,便辞职回了老家。

这一待就是18年,张进生没有任何收入,不从事任何生产,也不结婚组建家庭,一切生活全靠姐姐们接济养活。

姐姐无奈,只好一面继续养着弟弟,一面给高学历的弟弟办了低保。

作为高学历的“啃老/姐族”典型,很明显张进生所有的成就感都来源于学习和成绩。虽然张家的家庭条件极其一般,但是他既没有操心过学费,也没有操心过生活,反正有父母,有姐姐为他负重前行,他人生唯一的目标只有一个:“光宗耀祖,好好学习”。

进了医院,踏入社会之后,张进生就发现“学习好”这张护身符失效了,他需要的是“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完全不能用成绩来衡量的能力,才能再一次获得像在学校里那样的成就感。

然而他做不到,张进生只会学习。

所谓晕血很可能是一种应张进生需要而生的心理疾病。

作为医学生,他不太可能毕业了才发现晕血。或许是张进生无意识地借晕血来回避工作,回避自己的失败。

第一次从医院辞职后,张进生选择了读研。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只有学校才能满足张进生的价值感。学校就像一座象牙塔,是张进生最后的避风港。

当他博士快要毕业的时候,张进生发现他再也不能无休止地待在学校了。所以他想去留学,可这个愿望也没有达成,张进生的人生就只剩下抑郁了。

虽然已经读到了博士,但张进生从来没有独立过。就连安排工作这样的事,也由姐姐出面跟学校交涉。他从不关心学费从哪里来,从不关心姐姐姐夫会不会因为自己而吵架,从不关心年迈的父母会不会为自己操心。

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做不到共情。

他们一直就停留在人生的初级阶段走不出来,就像一个小宝宝,所有的力气都只够用来关注他们自己,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他们看不到,也不关心。

被溺爱长大的孩子是怎样被困在心理初级阶段出不来的呢?

当他们到了该学着拿勺子和筷子自己吃饭的时候,会有人喂。

当他们到了该帮着收拾碗筷的时候,会有人说:“别干了,去玩/学习吧”。

当他们到了该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会有人替他们背。

父母只担心孩子操学习以外的心。

这些行为都是在告诉被溺爱的孩子:“你不行,你没有能力,你管好你自己就很好了。”

慢慢地,这些孩子就只能做到管好自己了,甚至有时连管好自己都不行。

他们的生存技能几乎为零,跟整个世界都与他们脱节了,他们唯一值得肯定的只有学习和成绩。他们从来没有为别人付出过,他的世界就只容得下自己。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学不会自己去争取,只会伸手。因为这就是他们从小到大从父母那里唯一学会的相处模式:需要——索取。

之前在国外读工程学硕士,学完回国的48岁儿子也是如此,情愿依靠80岁患尿毒症的老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度日,也不决计肯出去找工作。

儿子当然不肯出去找工作了,出门四处都碰壁,失败的感觉像汹涌的潮水一样涌来,在家虽然钱少,但至少有人给安排好一切,依然能满足他“需要——索取”的行为模式。

往往越是被溺爱的孩子,生命的动力越低,物质需求也越少。因为他们的世界只会越缩越小,缩到只容得下自己。世界小了,心也小了,自然也就没有需求了。

其实让孩子成为做题家也没问题,但一定不能让孩子除了做题别的什么也不会。要让孩子有生存技能,也要让他知道赚钱不易。

多用孩子,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信心,无论成绩好坏,起码不会缩在屋里怨天尤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