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已经圆满结束,不少准大学生已经收到了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踏入人生的新阶段。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喜庆之余,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家长们,要防范孩子上大学后患上“空心病”,尤其是那些考上985、211等重点大学的孩子。
何为“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种对大学生社会现象的描述,是价值观缺陷所导致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是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不知努力方向在何方,甚至会时常产生自身轻生的念头。
从群体上来看,越是学历高的、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得“空心病”的概率越大。北京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其一年级新生(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即有四成一年级新生患有“空心病”。
相比之下,那些非重点院校的孩子们则“安全”不少,患上“空心病”的几率要小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得从他们接受的教育环境说起。
在外人看来,这些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学霸们都是天之骄子,厉害得不得了,其实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从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在家里所有事情被家长安排好了,只需要读书就行,在学校里又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稍微松口气也会被老师发现,叫去谈心……以至于从没有机会释放天性,好好地“野”上一回,等考上大学后,家长一点儿也管不上了,老师也不会盯着了,反而变得不知所措,连“野”的能力都没有了。
而那些非学霸型孩子从小受到的约束没那么大,有机会释放天性,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皮糙肉厚”,到了大学这样的新环境反而能够很快适应,不会出现“空心病”。
所以说,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家长们,这个暑假应该做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入学后患上“空心病”。
该如何预防孩子上大学后患上“空心病”?
一般来说,预防“空心病”的最好做法,是父母从小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见识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乐趣,这样“空心病”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家长自然就不用担心了。但如今高考已经结束,还有2个月孩子就要到大学报到了,再谈从小预防显然已经来不及。为今之计,只有采取急救策略,在这个暑假进行积极的引导。
具体该怎样做呢?首先,家长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扔掉对孩子过分的控制欲,不再跟孩子强调学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其次,帮助孩子寻找自我,哪怕离开了父母也能独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些课余的爱好,可能因为学习的缘故被父母禁止做,比如画画、唱歌、打篮球、爬山甚至打游戏等,这个暑假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把这些兴趣爱好重新拾起来,让孩子有在感到苦闷是有可以排解的出口,但打游戏还是要有所节制。
第二,发展自己的交际圈。或许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很少有交心的朋友,可以鼓励孩子多跟同学出去走走,聚会、KTV甚至谈个恋爱什么的,做一些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情,享受青少年才有的快乐时光,这样孩子到了大学,才懂得如何快速地融入新的集体中,跟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年轻人交朋友。
第三,家长和孩子好好地聊一聊。可能 三年,你们很少交流学习之外的内容,是时候好好地聊一聊学习以外的话题了。恭喜孩子他(她)的人生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时候离开父母独立发展了,并告诉孩子大学生活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还有友情、爱情、技能发展……总之,就是要“打预防针”,大学的目标不只有学习。
第四,让孩子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在家安排一日三餐,洗菜做饭、打扫卫生,也可以鼓励孩子独自一人到陌生的环境去旅行。当孩子独自一人生活时,会遇到各种难题或者虽然很简单、自己不情愿但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这样上大学后就会懂得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规划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
总的说来,孩子上大学后之所以出现“空心病”,是因为他们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全新环境里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该如何面对。解决这种情况的关键,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调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