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方案公布, 向四面八方生长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按照清华大学总体规划及“十三五”事业规划,为进一步完善学科事业发展布局,清华大学决定成立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成为中国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科学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第一个综合类科学博物馆,同时也将成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以及所有清华师生近距离感受科学历史的教育基地。

东侧入口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项目选址于清华大学校园东部,校园景观十字轴线的东端,且毗邻地铁站,又位于清华大学规划东一门和规划东二门之间,因此,科学博物馆需要成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去吸引和引导更多的人前来参观游览。场地南北侧分别是美术学院大楼与艺术博物馆,这就要求了科学博物馆的设计需要在兼顾科学展示的同时富有一定的艺术性,以应对场地的需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园建设中,以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等组成的早期“红区”建筑形式以其散发的浓厚文化氛围影响了一代代清华人。今天,清华大学东部将由科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美术学院等形成新的“东红区”,这一区域将成为清华东部承载科学与艺术探索活力的新热区。

用地范围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红区与西红区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设计之初,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主要有三个:

1.如何以小体量空间形态突出科学博物馆特征特质,与场地西侧主楼、南侧美院、北侧艺术博物馆等大体量重要建筑形成均势互补.

2.如何以科学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美术学院构成的新“东红区”,继承和延展清华大学百年历史形成的“红区”校园精神与文化氛围。

3.如何在紧凑的场地内,容纳科学博物馆、科学史系、东部食堂、大容量地下停车区等复杂功能,解决社会观展与校园教学矛盾、车行与人行矛盾、地上与地下交通矛盾等。

总平面规划结构分析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概念为“奇点种子”(Singularity Seed),以种子破土而出,饱含强大张力与动势的形态,体现科学哲学中的“奇点”时刻。科学博物馆承载了继承和延展清华大学百年历史所形成的红区校园精神与文化氛围的使命,奇点代表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每一颗种子的种下,都是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都是新的希望的开始。“奇点种子”意寓着希望源源不断,清华大学的学生与科学工作者们将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点时刻”。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就空间形态而言,中部几何晶状体玻璃中庭是场地的核心(种子),建筑向着四面八方随机发展,就像种子在不断地滋养之下茁壮的成长着。根据建筑形态与走势分布建筑功能。东侧为博物馆区域,西侧为科学史系与师生餐厅区域。

概念生成分析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场地关系分析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科学博物馆就像是由一颗种子生长而成的树木一样生长在两座建筑之间,在立面上形成了高-低-高的走势,丰富立面建筑节奏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作用。建筑的高度设计,充分考虑到基地周边的建筑高度,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的遮挡,以达到与基地周边建筑和谐统一的效果。

东侧主入口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将科博馆南北侧道路步行化,与艺术博物馆和美术学院形成区域组团,加强区域空间品质及体验。结合场地现状,功能要求,方案形态特点特征,合理组织参观流线、教学流线、车行流线、餐厅流线、后勤服务流线等交通组织。展览流线集中于东侧靠近主路与地铁站,吸引更多人群。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纹理及拼接方式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通过将建筑景观小品融入建筑形式之中,将公共休息空间与景观充分融合,增加空间的舒适度和师生游客的参与度。中庭位置偏向建筑西侧,恰好与北侧艺术博物馆和南侧美术学院入口相呼应。形成一个竖向的参观轴线。在博物馆周边的各个观测点上,视线交流频繁,视野开阔,流动性很强。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观展人群经入口进入大厅,沿楼梯依次观展,经临时展厅、常规展厅,天象展厅、中庭等,结束观展后,由北侧交通枢纽返回首层大厅,再由礼品书店步出展馆。科学史系主入口在场地南侧,北侧为次入口,四条指廊穿插 部分内部庭院,保证办公空间良好通风、采光条件。餐厅入口位于场地西侧,可方便接纳校园师生由光华路沿自动扶梯或大楼梯进入餐厅。

参展大厅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庭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展厅主入口位于基地东侧。中庭既是建筑高新技术、艺术 展陈体验中心,也是建筑的活 力地带与交流中心,科学博物 馆镇馆之宝也将在此陈列展出。科学史系办公、科研用房均设置在地上两层中,科学史系主 入口在场地南侧,北侧为次入口餐厅入口位于场地西侧。参展大厅兼顾临时展厅功能,并为开幕式、主题演讲等大型活动提供场所。

咖啡休闲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地下二层展厅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博物馆入口退让了更多的广场空间,增加了绿化休闲空间与形象标识,同时强调东西向轴线关系增加主入口的仪式感。西侧面向校园内部,加入景观小品以增加建筑与校园师生的互动性。东侧入口广场处压迫感较小,具有亲切感的同时不乏外表的张力。形成了面向城市的形象展示面。建筑外饰面材料采用合金铝板,整体造型呈现向上的强大张力和动势。

庭院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建筑的外立面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都考虑到了节能设计,建筑增加了导光管、光伏玻璃以及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节能设备,以实现进一步降低建筑耗能的目标。整体规划布局方面,中庭位置位于西侧,东侧博物馆主入口与学院主入口处预留大量公共空间作为广场吸引人流。

建筑节能分析 ©宽建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学校主楼、艺术博物馆、美术学院和规划东校门的环绕下,科学博物馆面向各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建筑形象,真正可以称之为一座没有背面的建筑,相信未来的科学博物馆,将是一座集科学性、艺术性、功能性于一体的创新型建筑。最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标节点,宽建筑将继续以宽广的跨界思维、宽阔的时空视野,为人民创造宽远意境之城市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