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从“毒教材”到“土教材”, 教材插画正在走上中国校服的命途

就在2个月前,毒教材事件在全网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画风奇诡,不仅人物造型丑陋,还会做出各种怪异动作,以及某些不该出现的东西也都被画上去了。

一时间舆论爆炸,认为这是设计师们有意为之的结果,要不就是恶趣味的体现,要不就是存心想要“毒害”未来的花朵,让他们从小就竖立起扭曲的审美观念,扼杀了对美的追求。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关于毒教材事件的处理结果也得到了公布。共有27人遭到处分,也明确表示了不再聘请吴勇从事教材设计的相关工作。

处罚力度严厉不严厉,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似乎舆论并不太满意,认为对吴勇的“封杀”不够彻底。想来历经这一役之后,吴勇的设计生涯也会就此结束了?哪怕他还能当设计师,但还有哪家公司敢邀请?就不怕群众来一个曝光,然后相关企业及其产品会遭到网暴的待遇吗?

除了问责相关人士之外,这一次的通告还公布了全新的教材插画设计,据说是力求体现出中国风、时代感、精神气、以及数学味的风格,展现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

具体设计如下: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感觉有点熟悉,这样的风格似乎就是我们20年前上小学时的那一套吧?

与我有类似想法的网友不是少数,他们纷纷表示这次的新教材有点儿土,感觉就像是拿以前的教材简单修改出来的。

也有网友直截了当说这次修改太80年代风丝毫没有进步,设计看上去也太过冷冰冰,没有小学生天真可爱的感觉。

可以说,如果但从设计层面来说,这次的新版教材插图是不怎么讨人欢喜的,不仅在人物设计上辨析度不高(几个每个学生都长着一样的五官,只是换了换衣服和发型),场景的设计也过于扁平,似乎连最基础的“透视”都没有用上,只是在一个平面上将不同素材进行堆砌。

而这种风格,也像极了我们在小学上电脑课时打开WPS文档从图库中拽拉图形的创作方式。只是那时候是玩乐和学习,但这一回却是实打实的用作万千学生教材的作品,那只有这样的程度,可真能令人如意?

现实就是这么出奇,新教材土归土,只要对比起毒教材优异,那总能获得群众的满意,并称之为“唯一的安慰”。

还有网友从“创作时间只有两个月”来表达“差不多”的意思,这背后也透露着满满的无奈之举。

当然,也不是没有逞心如意的,比如这位网友就评价到:“这种就挺好,上课还是别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图片上”

在这位网友眼中“土”成为了一种必须,是专注学习提升成绩的必杀技。

总而言之,新版教材插画是难以逃脱“土”的指责,只是对于“土”的接受度人各有志而已。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难道国内就没有好的设计师吗?为啥偏得重回1980S”?

答案当然是有的,在毒教材事件发生以来就有不少插画师毛遂自荐了很多好看的作品,只是有归有,和敢用不敢用,那是两回事。

而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发展我们已经在另一样事物身上不要太熟悉了。它同样是学生们日常最亲密的东西,也在过去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设计长进,甚至还成为了“丑不拉几”的代名词。

是的,那就是你我也都一定穿过的“中国式校服”。

校服有多丑,多不受国内年轻人待见,相信各位也都有很深刻的体会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的新教材插画还饶有着“诈骗”的嫌疑。

因为除了二年级数学课本的封面有点儿丑校服的那味儿之外,其余封面的学生着装均不是我们认知中的“中国式校服”呀,那是因为真的丑得连“土教材”都看不上了吗?

当然,我们也别“五十步笑一百步”了。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式校服走过的路,其实也正在变成土教材将会躺上的命途。

前车之鉴

说到中国式校服的“丑”,那肯定少不了这几个特征:尺码永远是松松垮垮的,配色永远是单调且高对比度的,在很多时候还喜欢在胸口靠近脸部的位置运用大面积的亮白色,成功将黄皮肤的中国学生的脸蛋,进一步映衬得蜡黄。

那中国式的校服为啥就得这样设计呢?以及为啥大几十年过去了,设计风格也依旧没有半点进步呢?

这其中存在着历史遗留的问题。

关于“全国统一校服”的提案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提出的,且在1979年2月的时候,一度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过“大中小学生服装统一式样展览”,而那场展览还不乏唯美的样式。

随后10多年时间,“统一校服”观念在各地逐步蔓延,但囿于那时候的经济不太发达,校服也就未被要求成为校园的必须着装。那时候的它们更像“礼仪服”,只在特别的日子会被要求穿着,也有着不错的版样。

当然,因为价格并不便宜的原因,这些“礼服”只存在于发达城市的部分学校,那时候的农村地区是连校服穿着的要求都没有的。

直到1993年的到来,全国第一份《中小学生校服统一管理意见》出台,也正式将礼服和校服区分开,且经过两年的推广,最终在1995年全面落实统一校服的方案。

而那个时代又因为中国运动员在各大国际比赛中斩获优胜(如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次夺冠,以及许海峰夺得的首金),以及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等等原因,国内也掀起了运动热潮,运动健儿们的着装也成为了全民追捧的存在。

于是乎在1995年落实统一校服方案的时候,颜色单一的运动服也就成了全国各地学校的首选。当然,运动员的服装都是量身制作且用料昂贵的,而校服得照顾全体学生的经济能力,所以一来会选用廉价的涤纶材料(容易起静电和毛球),染色也不可能像运动员那般鲜明细腻;二来也会做得松垮,让长身体的学生能够多穿一阵时间。

种种妥协之下,也就有了后来被喷丑几十年的中国式校服的原型。

但问题来了,90年代运动热所以诞生出“运动校服”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能匹配那时代审美的,那为何此后数十年都不改款呢?

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教育观念和舆论热点。

对于前者来说,在不少家长看来,校服可不仅仅是学校门面的辨识物,还是道德教化的必要工具:统一且不美观的校服能够杜绝学生间的攀比,也能够消解学生间的懵懂情愫,将早恋扼杀于摇篮。

家长们的思想是很朴素的,他们明白所谓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也认定攀比和早恋就是因为允许了美的事物呈现的结果,所以必须以“丑”来阻遏之。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不对呀,难道将校服做丑就真能遏制住攀比心理和早恋情愫吗?这怎么和我们经历过的现实不一致呢?”

事实上只要有过校园经历的小伙伴都知道,能攀比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校服被固定死了,那学生们就会去炫耀自己在假期里的旅游经历,炫耀自己的限量版鞋子,炫耀最新款的小天才手表...甚至在日本的某些学校中还曾被报道过“校服的新旧程度成为穷孩子被霸凌的理由”的新闻。

至于防止早恋的理由就更是扯淡,属于谈X色变的范畴,也是正确的生理教育欠缺的一种延伸了。

我就不说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去强化对异性憧憬这事了,其实单就校服而言,除了丑的校服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正常”的款式可选啊,比如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民国风”,不就能在纯洁和美观中取得很好的平衡吗?用得了一丑几十年?

当然,应该怎样做,和现实怎么样,这往往都是两回事。或许明白上述道理的家长不在少数,但要挑战“固有秩序”也难免会带来未知的风险,而这个代价又由谁去承担呢?

现在的校服确实丑了点,但除了丑之外,似乎没有多少负面影响,也或者说某些负影响(如对孩子审美观的养成等)不是短期内能够察觉的,也不是太多家长会予以重视的,所以执掌话语权的家长也就没有改变丑校服的意愿。

至于舆论热点,这里重点指代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毒校服”和“天价校服”事件。

如2013年上海相关机构在21家学校的校服中查出多种致癌物质;河南某学校校服只穿了几天就导致学生起红疹的恶性事件;2017年兰州某中学家长发现孩子校服口袋用医用垃圾缝制等等事件都曾刺痛万千家长的心。

再加上全国多地曝光出学校强制学生购买校服(每年买好几套),且售价均比同质量的衣服要贵上一倍以上的丑闻。

相关机构在舆论压力下,也就对校服做出了严格规定,布料品质必须达到新国标要求,且价格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如江西曾规定校服一套不能超过90元,湖南某地则要求不超95元,山东临沂限制在80元以内等等)。

这些规定确实保障了学生的健康,但也进一步遏制了校服的发展,毕竟成本限制死了,那可发挥的空间就不大了,丑也就自然成为了一种定式。

回归保守

大致了解完中国式校服“丑化”的经过,相信各位也能够在校服身上看到不少“教材插画”的影子。比如同样经历了“毒事件”,而在家长眼中毒校服的危害力与毒教材可谓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一个残害身体,一个残害精神,都是属于将祖国花朵们扼杀于摇篮的操作。

也同样在家长的态度中知道了“要肩负起提升学习专注力”的作用等等。

当然,更准确说,中国式校服不是“丑”,而是时代审美在快速发展,但校服的设计依旧停留在90年代所造成的“审美断裂”,而这种割裂与其说是丑,还不如说是“保守”。

这一次的“毒教材”事件,也狠狠地让教材插画设计从本可以的艺术尝试,彻底坍缩到了极致的保守位置,让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小伙伴们也能梦回到了小学席位之上。

这未免有点儿无语和荒诞,尤其自毒教材事件发生以来,有无数插画师在网上晒出过无数好看灵动且阳光正能量的教材插画的基础上(代表选择的空间其实很多),那这种保守就有点儿过分了。

当然,在过分也都只是在响应家长们的需求,一种“明知道是土,但土得没有关系”的可放任需求。

那在这种需求的基础下,相关部门自然也会萌生这样一种想法:“反正也没关系,反正也没有人在审美上较真,那不如做得彻底一点,直接回归80年代的土画风,让公众看到我们那强烈的整改决心吧”。

遂教材插画设计走上了“中国式校服”的命途,而这一走也很有可能是大几十年的事情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