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头一次见博士期望薪资5000”, 港中大一博士走红, 结果大快人心

眼下很多本科生努力考研,无非是为了找到一份稳定而又高薪的工作。尤其是名校博士生毕业后,薪资水平和发展前途是普通本科生无法企及的。

毕业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大多数会询问期望薪资,以此来评估学生的价值。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有些应届生对自己并没有准确的认识,预期过高。

还有些学霸淡薄名利,脱离了低级趣味,工作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若用人单位还用世俗的眼光去给所有学生贴标签,无疑会错失真正的人才。

“头一次见博士期望薪资5000”,港中大一博士走红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导致考研人数陡然增加。本以为博士毕业后就能在面试时脱颖而出时,一位名校博士生的遭遇,引发全网热议。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实力有目共睹,2022年中国两岸四地的软科大学排名中,港中大排在第3位。

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港中大也跻身前40。别看校名里有“中文”二字,但是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很多理工科学科建设在世界排名中都名列前茅。该校不是光凭成绩好就能考得上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很高。

港中大一位35岁工科博士生刘本良,在一档面试节目中,因为期望月薪5000而引发面试官的质疑。一位面试官直言不讳,他头一次见博士期望薪资是5000,刘博士笑而不语。

另一位面试官质疑:为啥要去港中大物理系学材料,这个专业在学校并不出名。刘博士试图解释,却发现几位面试官并不了解该专业的世界排名,他索性放弃了。

现场一位面试官还是港中大艺术系的毕业生,校友见面本来是一件好事,结果为了验证刘博士的学历真实性,竟要求一位工科博士说几句广东话,还问学校周围的路名,和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刘博士只是微笑着拒绝回答,却遭到面试官的一致否定。

殊不知,港中大的材料科学,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可谓是国内该学科最好的学习平台,他所研究的领域属于高端学科,在十几年前就在研究新能源汽车问题,可在当时却被面试官当做天方夜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果大快人心

按理说这类求职节目在海选的时候,就要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学生的学历真实性毋庸置疑。刘本良博士的学历和研究成果,网上都有据可查。难道面试官的故意刁难都是为了节目效果?

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相当于拿着1+1的问题去问韦东奕,刘博士没当场翻脸已经是很有素质了。刘博士参加节目,或许只是为了找到志趣相投的伯乐而已,月薪5000对于他来说能满足温饱即可。

他的鸿鹄之志是解决电池和新能源问题,几位面试官单从期望薪资就否定一个博士,着实可笑。韦东奕一个月生活费就需要300左右,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的价值只值300。

几位面试官用薪水来衡量学术价值的做法,遭到网友抨击。当时他们正处于传媒业和教育业的鼎盛时期,甚至对新能源方向不屑一顾。多年过去后再看,发现结果大快人心,大概率他们也为自己认识上的浅薄,付出了惨重代价。

网传刘博士后来出国发展了,专利也归外国所有。网友直呼人才外流现象并不是人才自己想走,或许和国内的学术环境有关,是这些没有眼光的用人单位将人才拱手相让。

我们虽然没查到刘博士后来的发展详情,从近期IP地址来看,他还在北京创业。他始终坚信,价值观比赚钱更重要。社会发展正是需要更多像刘博士和韦东奕一样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想考编安稳到退休的人。

写在最后

研究生是目前为止最高学历水平,也是正经八百的精英教育,不应该沦为就业的工具。本科生就业目标只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可以理解,若硕博研究生依旧如此,那就有些浪费教育资源了。

有些想法可能短时间内有些荒诞,可每一项科学的进步都是靠这些前沿科研人员的努力才实现的。希望各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能更尊重学术人才,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所有人。否则若还有诸如刘博士这样的人才,真的远走他乡,后悔也来不及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