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就是老师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教好,就像神医一样,可以妙手回春。
也正是受这句话的影响,让很多家长对老师的职能产生了误解,认为只要把娃往学校一送,老师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而自己则做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不太关注。直到孩子孩子出了大问题或者成绩惨不忍睹时,才紧张起来,并责怪老师“水平差”、“不负责”。
当老师要理论辩解时,家长就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反击,让老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七旬老教师: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这类学生!
我认识一位退休老先生,现在已经70多岁,几十年来,他教过小学、初中、 ,甚至还在职校呆过一段时间,可以说阅学生无数,对于各色的学生都是不打杵的,一般只要让他简单地“把把脉”,他就知道不同学生的问题所在。
所以这么多年来,老先生不知道对多少个学生的灵魂进行了“升级”或者重塑,早恋的、自卑的、顽皮好动的……在他的引导下,一个个“问题少年”和“学渣”成功实现了转型和逆袭;偏科的、遇到瓶颈的……在他的点拨下,也让不少学霸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
但老先生也说,他教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只有一种学生怎么也教不好,那就是自己提前放弃的学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学习归根结底是一件非常考验主观能动性的事情,一个人能取得怎样的学习成绩,个人的态度决定了80%,老师哪怕再有能耐、再尽职尽责,把穷尽一生掌握知识和教育技巧都用上,最多也不过能帮学生实现那区区的20%。
哪些学生属于自己提前放弃的学生呢?老先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
1、上课从来不好好听听的学生。他们经常忘带书、带错书、丢了书,每天背着个轻飘飘的书包来学校,坐在座位上就把身子斜靠在墙上,翘着二郎腿,两眼放空,傻愣愣地无所事事。
2、作业作业都是“交白卷”的学生。这些学生脸皮厚一点的,直接交个空本子上来;脸皮薄一点的,就借同学作业抄。他们的课桌上要不就是一干二净,要不就是乱七八糟,想找东西都无从下手。
3、成绩“吊车尾”还洋洋得意的学生。满分100分的试卷,他们能回回给个位数的“感恩大回馈”,连多蒙几道选择题都懒得做,更要命的是他们对此还得意洋洋,嫌老师多管闲事,誓要将“摆烂”进行到底。
……
老先生说,他曾无数次试过要扭转一些自己提前放弃的学生,可是每次都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尝试过几次以后,自己也彻底释怀了,“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与其在做无用功,倒不如多花些时间给自己想争气的孩子,而且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这些自己提前放弃的学生身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就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
到了后面,老先生对待这类学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影响其他孩子,但当他看到有个别学生幡然醒悟时,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家长的配合,或许是解决之道
老先生认为,那些学生之所以自己提前放弃,本质上是他们的人生观出了问题,背后折射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上学、成人之前陪伴他们最多的人,方方面面都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积极乐观的心态、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习惯、读书的兴趣、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力、成长的幸福感等,这些老师给不了学生的东西,全部都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到,而且在学龄期孩子最适合学习并养成。
而且养成这些也不用特地手把手去教,只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为孩子树立怎样的榜样,同时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分子、不良现象的污染,基本上就成了。
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就要自己行动起来,给孩子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避免孩子受到消极的影响,这样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让孩子成才。
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尾:家长和老师肩并肩站在一起,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的力量,帮他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