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看了哈佛校长的开学演讲, 我才明白什么是尊重的最高境界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前两天,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科在开学典礼上的一段演讲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在演讲中,他给新生们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他大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室友,艾伦。

两个人性格迥异,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

艾伦个子高大,体格健硕,而他却是小个子;

艾伦平时生活有些邋遢,而他却处处都要保持整洁;

艾伦学习的时候,经常把他的音响开到最大,而他却只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

艾伦喜欢几乎所有的纽约运动队,而他却对此感觉到讨厌……

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劳伦斯·巴科觉得,他们两人永远都不可能合到一起。

但随着不断地相处,他才意识到,他对艾伦偏见太深,知之甚少。

艾伦不仅学识出众,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为人也非常仗义、善良。

他们两人经常就政治问题进行辩论,几乎没有达成过一致,但他们始终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从未因此红过脸。

甚至,艾伦还为他介绍了现在的妻子——阿黛尔。

两个处处不投机的人,逐渐成了一生的挚友,一起见证了彼此人生中许许多多重要的时刻。

直到现在,他们两人的友谊已经持续了整整53年。

谈及此,劳伦斯·巴科感慨道:

请不要根据外表或你的第一印象来快速判断一个人。哈佛校园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每位学生要学会从差异中学习。学会尊重不同意见,世界不会因为你是哈佛毕业生而善待你。

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感受。

如果无法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试着包容与尊重。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就是尊重和你不一样的人。

1

尊重他人的喜好

媒体人张伟,一直是一个对音乐节极其不感兴趣的人。

尤其是现场嘈杂混乱的氛围,更是会让他神经紧绷,感到莫名的焦躁。

所以,每当有朋友邀请他去参加音乐节,他总是礼貌地拒绝。

相比那种狂热的场面,他更愿意一个人安安静静待在房间里,阅读一本书,欣赏一首歌。

可每年音乐节开始后,他还是会耐心地浏览朋友们发来的现场图。

然后,饶有兴趣地跟大家讨论台上正在演奏的歌手。

他在一篇文章里写下了真实的想法:

有时我们看不惯别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生活方式:安分守己的人看着夜夜笙歌的人;活泼的人看着内向的人。别因为你不喜欢,就狠狠反对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然而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允许别人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不去贬低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以己度人”的毛病。

自己想在大城市买房,就觉得那些回农村定居的人怎么怎么不好;

自己爱好养生,看到别人吃垃圾食品,熬夜不运动就唠叨个不停;

自己憧憬婚姻,就催着别人也赶紧结婚生子……

王尔德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你所欣赏、喜欢的事物,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

而你厌恶、讨厌的东西,却很可能也是别人眼中的宝贝。

世界参差不同,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喜好的权利。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当你懂得尊重别人的喜好,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

尊重他人的选择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敌意化投射”,简单来说就是“非同即敌”。

只要跟我想的不一样,就是我的敌人;

只要对方的选择我无法理解,那么我就会用攻击这个人的方式证明我是对的,他是错的。

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底层互害模式”中,大家你踩我、我踩你,相互倾轧。

但懂得尊重的人,即使分道扬镳,也能各自兼容。

鲁迅和林语堂,曾是相交近十年的好友。

后来,两人在个人的文学走向上,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林语堂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且对自己的文艺观点确信不疑,总是曲折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但鲁迅却认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是没有幽默可言的:“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就这样,他们在思想上越走越远,交往也越来越少。

直到1936年,鲁迅因肺结核逝世。

四天后,林语堂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鲁迅和林语堂,虽然观念不一,选择不同,却从未因此诋毁对方。

更没有因为彼此曾是好友的关系,就把个人想法强加到他人头上。

有句话说得好,小人同和不合,君子和而不同。

我不一定认同你说的话,但也会尊重你表达的权利;

我不支持你的做法,却也不干涉你的选择。

真正大格局的人,在坚持自己主张的同时,也能接纳对方所有的不同。

3

尊重他人的三观

在一次采访中,罗永浩分享过一次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转变。

他年轻的时候,特别反感有迷信思想的人。

觉得这都是些虚架子,自欺欺人。

所以,但凡见了那些信风水,求神拜佛的人,他都非常不屑。

而他那时所交的朋友中,也没有一个是与这些东西沾边的。

直到他自己创业后,才开始慢慢理解那些人的做法。

事业做得越大,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就越大。

拜神也好,信风水也罢,都不过他们消解压力的一种形式。

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都是可以消灾解祸,驱赶厄运的东西。

既不伤人,也不伤己。

了解到这一层以后,罗永浩也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想法。

虽然他仍旧不信,但是却开始试着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由于地位、立场、生长环境不同,自然就会有很多人跟自己三观不合、意见不一。

层次低的人,一言不合就反驳,话不对心就指责。

最后,只会落得两败俱伤,双方势不两立。

而格局大的人,则懂得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不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

德国古典哲人康德曾说: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当你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处世和三观,在给他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知乎上,曾有一个无数人围观的经典提问:

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底下很多人纷纷留言:

如果你去过西藏,就会对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即使那和你的信仰相违背;如果你去过非洲等地,你甚至也能理解除一夫一妻外,还存在着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如果你见过足够多的人,就会明白,这世界上的观念千万种,没有绝对的正确。

一个人眼中的天理难容,很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天经地义。

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尊重其衍生出来的处世方式,才是我们走出自己,真正见世面的开始。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