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app雷电竞

研究生新生完美融入科研团队, 应做到“五不要”!

时间已经进入9月,又是一个开学季。

100多万的研究生新生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开启了人生又一段求学里程。

然而,兴奋之余,新生们又将面临一道现实的难题:初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实验室,究竟如何才能快速地融入其中,尽早地适应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其实,这道问题的答案并不难!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求学经历,新生们要注意把握住“五不要”,就能大概率地适应角色的转换,快速地融入全新环境。

01初来乍到“不要急”

研究生刚刚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是实验室,对导师性格、同门经历、科研方向、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不太熟悉。

你作为一名新入门的“菜鸟”,导师也不太可能马上就给你安排许多重要任务。

新生要学的东西又很多很多,简直是千头万绪,但偶尔遇到要做的事又不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急躁情绪。

为此,你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眼里要有活。

有不少初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自认为PK掉无数的对手,在重重围堵中杀出一条血路才成功上岸,心中颇有一些自命不凡的感觉。

于是,自信心有些爆棚,感觉自己进实验室就是来做课题、发论文、拿大奖的,对其他人和其他事,心底可能有些瞧不上眼。

殊不知,能够进入导师科研团队的同门,都是和你一样甚至是更优秀的人,人家或许没太用力备考就能上岸,或是干脆因为太优秀而直接保研。

所以,作为一个新人,你要放下高傲的心态和身段,那些看似与研究生工作无关又有必要的事,比如拖地、打水、取快递之类的日常小事,要积极去做;

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交办的事,如录入点文字、复印点资料、发个传真也认真去做,不懂就问;

遇到同门忙不过来,问一下是否要帮忙,经同意后按要求去做,边做边学。

因为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你能够快速熟悉工作场所、工作流程、人员性格,并与常接触的人建立感情联系。

二是手脚莫乱伸。

实验室的工作既强调相互配合,更强调分工负责,每个人都有导师布置的不同任务,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课题方向。

你想通过帮助同门处理课题和论文方面的问题,快点掌握学科的动态,顺便从他们那里取取经,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但如果你不明就里,到处抢活、随意插手,即便是出于好心、热心肠,也可能干扰别人的正常工作,带来彼此之间的不愉快。

三是心中得有数。

你要懂得,研究生阶段与本科学习的内容大不相同,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研上岸的同学们更是如此。

进入实验室后,不仅是许多学科理论,更重要的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高的实验,你都要从头学习,自己去摸索和总结。

所以,你要多观察、多请教、多积累,因为干一次就会有一次的收获。

但是,用心学并不等于耍“小聪明”,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同门,根据自己所谓的“观察”,按他们的学术水平排个名次。

更不能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还没充分了解就准备找毛病,想以此突出自己的学术“水平”,那样只能招来别人的鄙视。

02平稳过渡“不要慌”

平稳过渡“不要慌”

进入实验室有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的日常事务和具体工作的程序及要领,导师或师兄师姐交给你去做的事也会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你原来自己的事情都快忙不过来,还要忙交待的事项,要处理的事情太杂、头绪太多,导致你一时之间难以应付。这种情况如果反复出现,你就容易变得慌张。

若要想避免“慌”的心理,基本要求就是既不能因急出错,也不能因慢拖延,而是要坚持八个字:急活慢做,慢活急做。

具体来说:

一是凡事多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在电话里接到一个会议通知,可以顺手记下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携带物品、注意事项等等细节,这就会比你只靠脑袋记要稳妥得多。

当然,如果你使用一些具有提醒功能的清单类的APP或软件,效果会更加理想。

二是分清缓急。

工作头绪众多,你要学会利用“重要性”和“紧急性”结合的四象限法,根据每件事是谁交待的、什么时间交代的、要求干什么、需花费多长时间,区分轻重缓急来决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排好顺序。

三是统筹安排。

事情越是多、越是杂,越要做好统筹规划,尽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比如,去取快递、给其他教授送材料和去学校门口接人,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一路来做;去教学楼值班室预定会议室和去办公楼取资料,也完全可以一路来做,等等。

三是多回头看。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在实验室,细节则决定了导师对你的整体印象。

打印文件时,送导师前多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字、丢字、多字;

复印材料时,钉好之后多检查一下页码有没有缺页、残页;

发送文件时,送前多看一下信封和内容是否一致,单位、人名、职务是否写得准确、清楚;

做一个电话记录时,放下电话后看一下内容记全了没有,谁打的、什么事、是否需要回复、对方电话多少,等等。

只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才能不会回来返工、浪费时间,更能提高导师对你的信任感。

03巩固提高“不要烦”

随着你要实验室学习、工作时间的继续延长,重复性工作也越来越多,面你对日常事务越来越轻车熟路,方方面面的新鲜感逐步淡化,松口气的同时,也可能滋生另外的情绪:烦!

因为烦,有时会让你对导师和同门产生记恨,牢骚不断;

因为烦,有时会让你对重复性工作不在上心;

因为烦,有时会让你有种砸坏电脑、撕碎文献的冲动。

避免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种好“责任田”。

导师交代的工作保证质量、及时完成,这是由工作的责任和所处的角色决定的。除非不准备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了,否则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至于同门师兄师姐交待的事项,有时你也要大声说“不”!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能因为放不下面子、顾虑太多而荒废了自己的“田”。

二是开发“自留地”。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不能按部就班地这样度日,这样的话,你只能跟随他人的脚步,而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此时,你应利用工作的空隙去多学习、多提高,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跟踪了解他人、科研团队和实验室中心工作,并注意关注学科的前沿,以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因为这里是论文创新的集中点之一。

三是学会“浪淘沙”。

我们常说,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个道理同样适应于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学习与生活。

我们要注意从日常工作中吸收营养,比如,学习导师或其他同门已经发表论文的写作特点、框架思路、语言风格、投稿技巧,学习日常工作,特别是导师科研工作的规律和艺术,等等。

厚积而薄发,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只要你一天天地收集和积累,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04简历渐长“不要乱”

随着在实验室工作、学习时间的继续延伸,你手头上的各项工作更加平稳有序,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也会进一步减小。

尽管你在思想认识上也明白要巩固学术能力、培养学识见地,积累写作经验、增加工作阅历的任务非常重要,但这个过程毕竟太长,收效也不是十分明显。

相反,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院校、单位的招聘启事刚好符合自己的条件,等等。各种各样的机会多起来,心里也就自然乱起来。

研究生在正确对待“不要乱”的问题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客观、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经过综合权衡后,如果你仍坚持在科研团队或是实验室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处理当下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关系。你要分清主次,把握好度,不走极端,虽然现在的学习阶段是痛苦的,而且与同龄人相比,收入、婚姻等各方面都要落后,但必须要坚信学历还是很重要的,坚定自己选择的路。

正确面对得与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正确处理个人修养中的“专”与“博”。将提高学术能力和提高工作能力协调统筹、合理安排,争取做一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05经年累月“不要恨”

科研团队或是实验室工作不仅是涉及做事,还涉及做人。

你在伴随着阅历增长的同时,牢骚也会跟着逐渐增多;

你在学术能力提高的同时,脾气也跟着提高;

你了解事情增多的同时,攀比心理也在增强,某人发表论文了、某人课题获奖了、某人保送名校了、某人跟导师出差了,都可能使你产生“怨”。

“戒怨”要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修养。

特别要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记着别人的好处、理解别人的难处、宽容别人的短处,在学习中体现自身价值,在提高学术能力中寻找科研的乐趣。

二要增强定力。

世界很大,周围的变化往往既多又快,既要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坦荡,又要有“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的诙谐。

三是尊重现实。

应该将身边的事情分三类:第一类通过自己的行动肯定能够完成;第二类通过自己的行动可能完成也可能完不成;第三类通过自己的行动肯定完不成。

正确的方法就是全力做好第一类、争取完成第二类、有选择性地丢开第三类。

全新的研究生生活已经开启,希望本文总结的“五不要”能够帮助你不走或少走弯路,及时适应科研生活,早日拿到学位,拥抱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