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称职, 训练好学生的思维习惯

还未入学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是家长教会他们说话走路、读书写字;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固定观察并学习行为习惯的对象是家长,在脑海中拷贝的思维习惯也来自家长。由此可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在人的脑海中,“初印象”无可磨灭。即使后来已经忘记具体的细节,但家长给予学生灵魂上最初的烙印会一直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我们有时候会说:“这爷俩儿,脾气犟的简直一模一样。”

的确,遇到事情的思考方式也属于“思维习惯”的一种,至于学生长大之后到底是“犟脾气”还是“精明灵活”,这全看家长怎么教了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要保护好思维这根接力棒,为学生树立榜样

自从每个人出生以来,他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出于动物的特性,人类会学习模仿身边的人已获得生存经验,而这个人通常就是学生的家长。学生会从小就开始学习家长的行为方式,讲话方式,以及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说,假如学生被人撞了一下,他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学生的家长平时也是温文尔雅的人,她会有礼貌地对那个人说:“你没事吧?”于是学生也模仿起家长的举动,在学生长大后,出于家庭的教育因素,他在待人接物上也会比较有礼貌

但如果学生的家长是比较暴躁的类型,那么学生在长大后也难免受到从小家长行为教育的影响,变得心烦气躁,甚至还有可能跟撞他的人吵上一架或打上一架,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家长日常中的行为就是学生日后待人接物的模板。如果学生在行为上缺乏一些现代文明应有的素养,那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反省自己是不是平时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坏习惯被学生学去了,或者学生最近遇到了什么不该遇见的人

“三岁看到老”也并非全无道理,在三岁之前学生其实就已经习得一套思维习惯,而这套在幼年时期形成的思维习惯会无时无刻影响着人,并且会陪伴人们一生

家长可以根据看待问题不同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开发学生的大脑

再比如,在面对红苹果和青苹果时,学生会思考什么?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开始做起选择来。

可是为什么要开始选择起来呢?命题里根本没有让学生选一个的说法,只不过是告诉了学生面前有红苹果和青苹果而已。面对这两个苹果,可以测试出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

学生之所以会下意识地开始进行选择,是因为从小就被问“这个和这个,你只能选一样”。虽然要教育学生懂得取舍,可是日常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必须选择一个”。都要不行吗?

最后的结果有多种可能,这两个苹果可能一个也不是他的,有可能两个都是他的,也可能这两个根本只是道具,是假苹果

从这里就能看出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可以改变学生的未来。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思维方式,每一个微小的想法都在确实地撼动着未来。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可能会遇到好老师,也可能会遇到不合适的老师,这个“老师”可以是师长,是朋友,是遇到的陌生人,是教师。这些老师也有好有坏,如果学生不小心从家长那里学到了不好的行为方式,该怎么纠正呢?

如果遇到不称职的家长,学生要自强,有自立能力后趁早逃离泥沼

原生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基调作用,一个学生通常会或多或少地继承其家长的思维习惯。一般来说,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人可能会有些孤僻,在鼓励与爱浇灌长大的学生通常会笑得一脸阳光,开朗有自信;从小被严格管束的学生就难免有些高冷与文静

其实,对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逃离,而不是一起等待消亡。学生可以选择离开这个城市、这个省、这个地域,来到与家乡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个方法经过多人验证,行之有效。

毕竟来到一个新地方之后,人会觉得生活已经重新开始,人生也是崭新的一段路程,这也是一个重塑观念的好机会。

当然,离开的前提是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立,比如说已经成年且已经完成学业,或者有能够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可千万不能什么都不管就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对欠缺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十分危险

今日话题:你跟家长有被人说过“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