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加快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交叉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这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基本遵循,为我们创新完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交叉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指引。

交叉学科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交叉学科建设无疑是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理想创新点。近年来,为了回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需求,很多高校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都展开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主要体现在交叉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设置上。从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上看,全国已经有16家高校自主设置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相关学科并完成备案。其中8家是依托多个一级学科设置交叉学科,如四川大学以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为依托设置“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托设置“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另外8家是在现有外国语言文学或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二级学科,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下设“国际传播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下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无论是哪一种设置方式,都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需要合理设置学科方向。新兴的交叉学科要完成自我构建需要确定合理的学科方向。根据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需求,可以探索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阐释”“中国当代发展经验国际阐释”“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创新”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阐释”学科方向建设提出了明确指引,为此,应围绕中华文化精髓与要义阐发、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因此,“中国当代发展经验国际阐释”学科方向,应聚焦中国发展道路与经验的国际阐释和对外传播、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成就的总结概括和传播表达。“中国话语体系国际传播创新”学科方向,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的要求,聚焦国际传播体系建构、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国际传播路径选择等现实问题,开展国际传播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传播应用实践研究。

建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需要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科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一流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使命感,培养出既拥有政治定力,又具备全球视野,既熟练掌握外语,又掌握国际传播规律,能够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优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面向需求的育人机制,促进政产学研融合育人。以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为导向,面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需求,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术体系,培育出一批该领域的领军人才。

建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还需要打造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国际合作交流能力,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学科的国际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