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记录重于实效, 教育教学一味留痕, 能否留住高效的教学质量?

一天签到4次,迟到一秒钟也算迟到,有些老师从校门口狂奔到签到机往往在短短的二十多秒之内完成。签到机的时间不够精准,放学时间到了还要继续耐心等待一两分钟,因为提前一秒钟签退也算早退。一天之内最好多签几次,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太过匆忙而忘了签到或者签退,一旦漏签了那就可能意味着缺勤。

教研活动,要拍照留痕,学生回答的画面,老师板书的细节,师生互动的情景,都得拍下来;上完课之后集中评课,也要拍照记录,然后还要把相关照片打印出来,因为相关人员检查常规材料的时候,还是要看你提供的“书面材料”。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老师也要用截图的方式留痕,把自己批改学生线上作业的痕迹以图片的形式打印一番,把直播的画面截图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居家期间在正常线上教学时间里并非是在家“躺平”,那是你参加相关教学活动最有用的佐证。

开班会要有班会记录,开家长会要有家长会留痕照片、签到表和PPT纸质材料,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有晨会记录,写教案要另外打印详案,备课备在课本中还不够,各种迎检材料都必须提供纸质材料,哪怕是健康码和行程码用小程序搜集也不够细致,还必须把两码打印出来上交才行……

记录重于实效,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味在强调处处留痕,事事留痕,这样做,能否为我们留住高效的教学质量,能否为农村山旮旯学校留住优质的师资力量?能否让大多数学生继续留在山旮旯学校继续学习?

有人说,教育教学留痕,可以避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弄虚作假。我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例,估计你就不会有这种奇葩的想法了——

我认识的一位外地的老师,他为了评上副高职称而加入一个名师工作室。我们知道,名师工作室要做课题,写论文,还要进行大幅度的教研活动,比如不停地四处开课、不断地外出听课。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做到事事留痕:开课的时候,那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轮流进一个班级“开课”——老张进去板书课题拍照后,20秒之后换小李上台板书再拍照,小李“开完课”之后王老师再上台……

你猜这个班级的学生怎么说?“老师,我们现在沦为那些老师的道具了呢?他们干嘛不去别的班级拍照,干嘛老是来烦我们?”老师无言以对,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人缘 比较好,别人借班拍照,哦不,应该是借班开课,总不能直接把对方都赶出去吧?拍照留痕流于形式,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教育教学的成效自然是捉襟见肘。

当然,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教育教学处处留痕可能也是一种“护身符”——“你看,我这不是已经开过课了,不信我把我开课的照片发出来给你看?”尽管这个时候的照片和“照骗”无异,但有些检查人员就喜欢这些“过程性材料”,就喜欢看到老师们“抓铁留痕”的过程。

但是现在,处处留痕貌似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你要在网上找一些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案或者班主任管理方案之类的内容,需要付钱才能下载,否则人家直接不让你“留痕”,这对当下的很多老师而言,是一种相当郁闷的事情。

对于当下教育领域的“处处留痕”、“事事留痕”的规则,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