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北2万学子留在硅谷, 人才流失率高达81%: 前校长道出真实原因

“太平洋没加盖,留下的可能再跑,跑了的也能再回来。”

01 人才流失:国人之痛

人才之争,一直是国本之争。然而,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一直刺痛着国人的敏感神经。

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的学子,向来被视作“国家未来”。然而,据不久前人大金灿荣教授指出,截至2015年,拒绝回国、选择留在硅谷的清北毕业生已多达两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数据显示,清北加在一起,每年毕业生不过五千多人。这几乎相当于将我国辛苦培育四五年的学子拱手让人,用国内最优质的师资教育给别国做嫁衣。

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以清华为例,据其18年发布的《毕业生去向报告》,赴美留学的人中,高达81%的人毕业后不愿回国;“好邻居”北大也难逃魔咒,仅有5%留美毕业生选择回国。

尤其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这些高智精英人才,最终绝大多数都进入了美尖端科研机构,更有甚者,为美科技发展贡献了核心力量。联系我国还在某些科技领域受美方“制约”,很多爱国人表示“难过又气愤”。

据统计,清北每年科研经费投入都高居全国高校前列。清华2019年更是突破百亿,远超其他大学。这些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者,为什么却转而投向了别国的怀抱?

02 丧失回国勇气?清华前校长道出真相

调查显示,以上留学生不愿回国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国外有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先进的科研环境、更多好的工作机会、更小的生存压力。

还有赴美留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本来也打算回国的”,但出于对国内房价和薪资差距的考虑,现在连“回国的勇气都没有了”。

对此有评论认为:此理由放在几十年前尚能接受,放在现在显然站不住脚。如今我国综合国立和国际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此崇洋媚外、“长他国志气、灭自己威风”,难免让同胞心寒。

清华前校长施一公谈及此事,也难掩失望,认为:“他们还是太追求安逸了。”

据悉,这位著名爱国科学家,早年也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毕业后,面对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和高达1000万美金的研究经费,却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为我国培养了无数爱国人才。

03 国家终于出手,美痛失数万人才

除了施一公,清北的其他爱国学者都对高智商人才流失的现象深表遗憾。北大校长郝平、清华校长邱勇等,多次发表演讲,倡导学生回国效力。

国家也及时出手,积极推出各项措施,旨在吸引人才回流。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科研投入逐年提升、现已高达2790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提升科研人员的待遇就是关键举措,根据不久前中科院研究所发布的招聘启示,博士后年薪约百万,是美同一职位的近两倍,各项科研项目支持和人才扶持计划也应运而生。

努力终有回报,如今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据Nature Index近日发布数据,我国科研贡献度的增长已跃至全球第一。权威科研期刊《Nature》也发文表示“中国近年的科研产出,正呈爆发之势。”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我国中科院和清华、北大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在学术界公认为“科研难关”的老化细胞干预领域,此前日、美等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哈佛和东京大学科学家相继通过临床实验发现:某“益生好”类分子剂可逆转哺乳动物的生理老化,在干预45岁以上中老群体的机体衰退、激活老化细胞方面破有潜力。

甚至,由于科研技术垄断,“益生好”类分子的成品市场也一直被日、美的天价产品垄断。以日产版本为例,门槛高达两万,却曾在京东等平台实现单日数万的出货量。

所幸,如今我国科学家也后来居上:不仅顺利完成了“益生好”类分子的大规模临床,受到世界学术界瞩目;还积极推动该分子的国产产业化成果落地。

据悉,在我国科学家技术突破下,全酶法工艺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国产版本“益生好”单价仅三位数,是日美等进口货的不到1/10,不仅实现本土化出售,还得以摆脱进口天价的困境,真正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国产替代。

使人颇觉欣慰的是,随着国家出手和各方努力,从前的人才流失正在被扭转。据近期新统计的清华毕业生就业去向,本、硕留学率降至新低——13%和4.4%;回国的比例却越来越高。

面对越来越多留美优质人才纷纷回国,老美也甚是懊恼——数以万计的中国学子弃美回国,已给其带来不少于30000亿美元经济损失。

对此,我国专家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毕竟,太平洋没加盖,走了的还能再回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