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说说(分享校园趣事、解读教育现象,有态度、有温度,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简称“西财”的西南财经大学,确实够低调。金融研究学院前院长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却没见宣传。
低调务实的西南财经大学
细究发现这是有“故事”的,原因分为两方面:
①西南财经大学行事本就低调、务实,原本就很少对自身进行宣传。
这一点从西财历年的校庆规模就可以看得出来,相比于其他高校举行隆重的校庆活动。
西南财经大学在建校90周年和95周年的校庆上,都没有邀请高级别的领导前来参加。相反、西财的校庆主要是围绕着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进行。
②获得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其中一人,的确是有过在西南财经大学十多年的任教、任职经历。然而,网传这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财前院长在2021年就因为业绩考核不合格,被西南财经大学解聘了……
因此,就有不少的网友调侃:“西财的业绩考核比获得诺贝尔奖都要难”。
是被单方面解聘还是期满自动离职?问题的答案在西南财经大学没有详细对外声明通告后,我们也就无从得知,所以目前不适合下确凿的定论。
诺奖得主与西财的缘分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授给了Ben S.Bernanke(本·伯南克)、Douglas W.Diamond(道格拉斯·戴蒙德)和Philip H.Dybvig(菲利普·迪布韦克),这三名金融研究专家,以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
其中,迪布韦克就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的前院长。
从2008年开始,他就被西南财经大学受聘为金融学教授。迪布韦克对金融的研究成果斐然,受到外界一致公认,是一名拥有的真正才华、货真价实的教授。
因此,在2010年正式走马上任成为了西财金融研究院的院长,到2021年为止,整整11年都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院的院长。
迪布韦克教授在西南财经大学任职期期间,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对我国许多传统文化非常的热爱,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都有所涉猎。
可惜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在2021年迪布韦克院长还是离开了西南财经大学。
而至于前院长获得了诺贝尔奖后,西南财经大学为何没有大力宣传,我认为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趋炎附势”与行事风格不符
在前文一开始我们就了解了西南财经大学整体的办学态度和行事风格。
用脚踏实地来形容恰到好处,若是现院长获得了诺奖,那全体师生都会无比自豪,为此感到骄傲,学校也很有必要大力宣传。
可问题的关键就是人家早已离职,没有必要“攀远房亲戚关系”,尤其是在自身教育质量和教育口碑尚可的情况下,就更不必趋炎附势。
大力宣传学校的确是可以带来好处:一方面可以为来年的招生做准备,促进更多的学生了解、报考西南财经大学;当知名度变得响亮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有更多吹嘘的资本,以此让“仕途”变广。
可这些对于隶属教育部的“211高校”,西南财经大学而言,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凭借着自身的学科建设成果,西财在2022年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应用经济学位列第5,仅次于人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大、和北大,在清华、复旦、厦大之前。
其次,统计学排名更前,为了北大,厦大和人大之后,排名第4,这般成绩在国内高校尚可一较高下,就没有必要“厚着脸皮往自己脸上贴金”。
完全没有必要。
过度宣传往往会适得其反
对于raybet雷竞技靠谱 的执教者必然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过度宣传往往只会是适得其反”。
若就像网友说的那样,迪布韦克教授是被西南财经大学解聘,解聘一年之后才获得诺贝尔奖,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关系。
最多也只是得知老朋友获得殊荣,送上祝贺。其他操作只会惹人厌烦。
除此之外,诺贝尔奖的颁布结果自带流量,教育界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就像西南财经大学金融院前院长迪布韦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西南财经大学没有对外宣传的情况下,众人不还是都知道了吗?
总结
相比过度贴金,我更欣赏这种沉稳的办学态度,老牌211名校的办学底蕴确实浓厚。
教学育人,西南财经大学给所有的学生都上了一课。这一课比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还要来得透彻,属实宝贵。
做人应当如此,拒绝浮夸和不切实际,行教育者必当以身作则,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调侃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这其中的来龙去脉有几分“爽文”的味道,引得人心潮澎湃。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教授在校任职11年,必然是给学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与此同时、向更有实力者看齐,高校继续加强raybet雷竞技靠谱 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我们的学者和专家们也能出现在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