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清末科举考试, 考生全得扛着行李和饭盒进场, 然后在1.16平米的狭小考棚中, 待上9天6夜

清末科举考试,考生全得扛着行李和饭盒进场,然后在1.16平米的狭小考棚中,待上9天6夜,吃喝拉撒全在考棚中解决。当然,也不是一次性待这么长时间,考试一共三场,每场三天,每场要待3天2夜,三场加起来一共9天6夜。考生每次进场后大门立即封闭,不得离开。

考棚准确的名称叫做号舍,没见号舍三面有墙,只有南面是敞开的。号舍宽三尺,深四尺,后墙高八尺,前檐约高六尺,清代每尺大约是31.1厘米。换算过来,每个号舍只有1.16平方米左右。如此狭小的空间,如何做到又答题又睡觉的呢?这就要佩服古人的巧妙设计了,关键就在于考生写字的那块木板了。在号舍两边的墙上,离地一尺五寸和二尺五寸高的地方分别留有砖托,用于放置木板。考生答题时将木板插入上方的砖托上,即可变成书桌用。而号舍内部还有一块固定的板,此时可当椅子用。当晚上睡觉时,将作为书桌的木板放置到下方的砖托上,正好与座椅那块木块等高,于是一张简易床就搭建完成了。

号舍主要分为四种,分别为老号、底号、小号和席号。这其实就有点类似于KTV的大号、中号、小号包厢。老号位于号舍中间,前后左右都有考生,被认为是最好的号舍。底号与厕所相连,小号空间更小,席号是号舍不足时,用草席临时搭建的号舍。

号舍一般是随机进行分配,清代的陈祖范到自己79岁那年已经24次参加考试,由于参加次数多,四种号舍他全都待过。

由于号舍众多,为了方便考生找座位,一般都用千字文对每排进行编号,每排号舍数不一定都相同,一般在50-100间左右。官府会按照每6名考生配一个号军的标准,配备足够的号军,为考生做好后勤工作,例如热饭、送水。

从实用和经济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既保证了每个人都是单间,又能保证答题、睡觉两不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作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