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面试带父母, 我的offer黄了

作者 | 唐亚华

近年来,父母代替孩子相亲的事情已经引发了不少吐槽,而父母陪孩子面试找工作也正成为初入职场人群身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不少HR吐槽,“遇到应届生带着父母面试,父母巴拉巴拉讲不停,本人却没说多少”,甚至有的求职者的简历是父母帮投的,通知面试的电话也是父母接听的,还有人提到,“签订劳动合同时家长戴着老花镜把每一条条款研读完,小孩才能填写,父母在旁边指导”……

前不久,社交平台上的一个热门话题“父母有必要陪孩子面试吗”引发争论。有人说,“站在家长角度,即使帮不到什么忙,只是看着自己孩子独自面对人生的关卡,就觉得心里踏实”、“刚进入社会,父母的陪同会给孩子一种力量,用满满的爱意告诉他们,无论如何父母都在你身后。”但更多网友跳出来说,“真的没有必要,总是要独自面对的”、“陪面试会让孩子‘社死’的”、“拉低面试官对孩子的第一印象,适得其反”。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陪着孩子面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极其强势而孩子不够独立,无奈之下同意了父母陪同;另一种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经验不足,不敢独自面对陌生环境,希望父母陪同。

但不管是何种情形,绝大多数HR和企业主管都对这样的做法极度不赞同,甚至反感。多位从业者表示遇到这种求职者,他们会直接拒绝。至于原因,他们倾向于认为需要父母陪的求职者独立性、主动性差,有“巨婴”、“妈宝”属性,很可能胜任不了工作,以及出现纠纷时,父母还可能找上门闹事。

家长的这种行为看似替孩子把关,给孩子壮胆,实则帮了倒忙。面试是每个人走入职场的第一步,也是每个成年人要独立面对的第一课,父母要适时放手。

“遇到父母陪着来面试的,直接Pass”

某创业公司CEO杨博几年前担任公司业务主管时,经常去参加招聘会,现场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他注意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求职者是由父母或亲戚朋友陪同前来。

当时有一个看起来挺阳光的男孩,由父母陪着朝杨博走来。他本以为这个男孩会主动询问细节,结果是男孩的母亲问了杨博三个问题:“这份工作是不是在本地?”“我们家孩子是XX专业的,跟你的岗位是不是匹配?”“工资多少?”孩子全程没说话。

杨博注意到,这个男孩在通过摇头、点头传达自己的想法。“我当时的判断是,这个孩子即使招进来,他工作的主动性是不够的。”最后杨博没有录用这位求职者。

几年过去了,这个场景杨博现在都印象深刻。这是因为,作为招聘者,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会有很大落差。他当时设想的是即使父母陪着过来找工作,也应该是求职者过来直接对话。“我们招聘者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求职者,面试就是要看他的表达能力,看我提出的问题他能不能get到核心意思并给出准确的反馈,而且很多父母对孩子专业的理解不一定清楚,父母的出现拉长了应聘者和招聘者之间的距离,跟求职者的父母交流,在我来看是畸形交流。”

杨博也遇到过面试时家长在面试间外等候的求职者,他曾经旁敲侧击问:“父母为什么要陪着来?”对方回答:“第一次找工作,父母还是不放心。”他这样问是想侧面告诉求职者,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适当放手。

资深HR欣雨也遇到过这样的面试者,当时面试的是新媒体实习生,来面试的女孩当时还是在校生,带着妈妈一起来的。去门口接人的时候,欣雨提醒,家长不可以进来,请在前台座位上等待。同时说了一句:“面试最好不要带家长哦。”她妈妈说:“想看下公司是否正规。”

面试之后,欣雨很快就决定Pass掉这个女孩了,原因和她带着妈妈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她妈妈看起来非常强势,女孩表现得很局促和尴尬,我担心招进来以后有点小事妈妈就来闹事。如果真的出了啥问题,我们HR还要背锅。”

欣雨的原则是,带着父母来面试的求职者,基本上都不会考虑。在她的认知里,这类求职者要不是自己没有独立能力,要不就是父母太强势,这样的人大概率也不太能适应高压的职场生活。

此外,经常也有HR吐槽不少父母到处给孩子投简历或者找熟人找工作。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父母和孩子在职业规划上的分歧。

某传媒公司业务主管叶子曾收到一位朋友推荐过来的求职者的简历。据推荐人描述,求职者是他朋友的孩子,拜托他帮忙找工作,推荐人一再做担保称求职者父母很优秀,人品都非常好,孩子很有奋斗精神。

等面试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求职者自己并不想出来工作,打算自己做自媒体,同时接一下兼职工作,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做尝试,但是父母强烈要求他出来找一份稳定工作,并帮他四处求人推荐了这份工作。

对于这类型做法,招聘者一般也很反感,认为帮孩子找工作有可能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最后浪费双方的时间,用人单位还觉得不被尊重。

除了父母陪同,也有人是男/女朋友陪同面试,这样的做法在面试官眼里也是减分项。

翻看社交平台关于这类话题的分享,绝大多数人的反馈是,“这种一概不录取”“表面微笑,背地里叉掉,将来还能带父母来工作吗?”“直接Pass吧,招聘的是能够承担工作的成年人,不是没‘断奶’的小孩。”

确实,站在企业招聘的角度,如果一个求职者连面试甚至是回答问题都需要父母陪同,那这个人在职场上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让父母陪着面试,咋想的?

23岁的小蕊,多年来被父母的强势深深困扰。

2017年,小蕊大一暑假时,爸妈想让她出去打工体验一下,小蕊觉得没什么价值,但爸妈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假期兼职,坚持让她也去,并且打听到了当地要做促销活动的超市,联系好了让小蕊去面试。

本来打算自己去面试,但妈妈觉得小蕊没有工作经历,非常不放心,一定要一起去。面试当天一大早,小蕊自己骑自行车前往面试地点,妈妈骑电动车跟在后面,到了地方小蕊想让妈妈在外面等,但妈妈表现得非常强硬,一定要进去。“我那时候年龄也小,说不出来什么强硬的拒绝的话,就让她跟我一块进去了。”她向深燃回忆。

进去之后小蕊还没开口,妈妈就冲上去跟老板说话,看得出来老板也有点意见,问“你们两个是都要面试做这个工作吗?”不一会儿,其他面试者陆续也都来了,“在一堆同龄人中,只有我带了妈妈来,让我瞬间有一种妈宝的感觉,特别尴尬。”

由于岗位只是比较简单的超市促销兼职,这次面试倒没影响到小蕊被录用。到了大四,小蕊开始了学校规定的正式毕业实习,学校要求去甲级设计院实习。

小蕊当时非常焦虑,因为身边没有在设计院工作的人可以帮她推荐,她只能四处在网站上投简历。但着急情绪一表现出来,父母就开始加倍着急。小蕊爸妈四处求亲戚,找日常联系并不多的老同学帮找实习工作。小蕊觉得没必要,但也拦不住父母。

后来小蕊通过投简历接到了一个设计院的面试邀请,妈妈先是让小蕊姐姐陪她去,姐姐觉得没必要,不愿意去,还被父母骂哭了。后来因为面试在市区,小蕊前一天晚上和妈妈来到了市区的姨家住,当天晚上,小蕊在熬夜做笔记,妈妈一直在跟前着急。

第二天早上,小蕊打算自己坐地铁去面试,她那时候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四年,完全可以自己去,但妈妈和姨坚持要跟着她去面试。小蕊拒绝,妈妈表示要出去遛弯,最后还是紧紧跟着小蕊一路去了设计院。最终,小蕊让她们在设计院门口等候。

“这一次我特别生气,算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公司面试,本来只是有点紧张,我妈坚持跟过去就又让我生气,加重了焦虑情绪。”她说。到毕业正式工作时,小蕊考了编制,面试的时候父母还是偷偷跟到了面试的学校门外。

小蕊妈妈对自己的担心就一条:“不会说话,不会来事儿”。也就是所谓的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不足。但小蕊觉得,“我知道自己说话不够好,但是我很坦诚。另外,哪怕是我自己说错话犯错了,也比带着家长去面试要好,没有必要给我增加这个负担。”

张琪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也是大学找实习,她爸担心她被骗,非要跟着一起去面试。“去了以后我们找了半天面试的楼层,正好遇上面试官出来迎接,就看到了我和我爸,她就说天气冷,一起进来吧。”

后来面试的时候,对方提问题,张琪的爸也会掺和几句,回去的路上还在复盘张琪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没说好。没多久,面试单位就给出了回复:“不合适”。

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我让我妈在楼下等我,结果上去面试没多久,我妈就跟上来了,开始跟老板聊,搞得我特别尴尬”“这不就是我爸吗,我去面试全程是他在说,我真的服”。

除了被动接受父母陪同,也有不少人单纯就是依赖父母,独立能力差。某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是我妈一起去面试的,就是怕。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敢一个人去医院,要妈妈陪。分手还被前任吐槽是妈宝女,我摊牌了,我就是妈宝女。”

还有人自称选择面试带爸妈,“只是怕公司是传销或‘骗子’公司,而且有些公司地理位置偏僻,觉得不安全。”

不管是父母强势要求陪同面试,还是孩子胆怯需要父母支持,这样的现象在职场上并不少见。

陪孩子面试,只会适得其反

小蕊非常不支持父母跟着去面试,如果家长确实有这方面经验,可以提供一些优化简历、面试流程等方面的指导,“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就别掺和了,反而消耗孩子的精力”,例如,她的父母只是在工厂打过工,没有面试经验,提供不了有借鉴意义的指导。不过她补充,如果是特别内向的人,父母陪同会让他有安全感,也可以理解。

在招聘端,杨博看来,父母陪着面试是很大的减分项,他会理解为这类人群自理能力或自主性都比较差,父母牵着自己的孩子往前走,由此他甚至担心求职者后期遇到挫折后抗压能力也有问题。

教育咨询公司“云创互动”CEO王光美也做大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在他看来,父母陪孩子面试是有几个原因:一方面,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孩子上学到工作,家长几乎全部参与,普遍养成了溺爱的习惯,觉得孩子自己做什么都不放心,必须要自己安排;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确实没有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就紧张,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便大学毕业了还是学生思维,觉得大人帮忙是应该的。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的做法都存在不妥之处。

“即使是自己家人愿意帮忙找工作、帮忙面试把关,用人单位也还是会很介意这样的情况,毕竟入职需要为公司解决问题,如果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让用人单位相信有工作能力呢?”王光美对深燃说。

作为企业负责人,他也接受不了父母陪孩子来面试,不仅感觉尴尬,也很为难。在他看来,除了质疑面试者的工作、生活能力,还会有自己的公司不被信任的感觉,“我不会录用这样的求职者。”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窦东徽解释,这里存在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知错位。家长聚焦的是孩子的利益,担心孩子上当或决策失误,用人单位聚焦的是企业组织的利益,因此看重员工的能力素质,独立承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过度参与孩子的应聘,首先会让雇主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和受到怀疑,会让人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敌意,自然也会对对方产生负面评价。

第二,雇佣和被雇佣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根据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的过程始于社会吸引,即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一个希望得到雇佣的人,应当表现出交换的意愿,展现自己提供利益的能力,家长过度参与应聘,呈现的是一种“防御倾向”以及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这会阻碍社会交换关系的形成。

最后,雇主雇佣员工,是希望其成为内群体成员,服从组织的调配和安排,但是如果雇主感觉员工和自有家庭之间联结太紧密,势必会担忧外群体人员(即家长)未来会对组织内群体事务的过度干预,这是雇主不能接受的。

至于家长担心的企业不正规等问题,在求职中确实存在。王光美提醒,可以在正规主流的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当孩子在网上投简历得到面试邀请之后,家长可以在工商信息的相关网站上多为孩子把把关,可以给孩子一些面试的注意事项和建议提醒,但在实际面试中,不应该陪同。

杨博确实遇到过很多求职者在招聘会或者面试中表现局促,连基本的打招呼都很难,也不知道怎么打开话匣子。他建议学生再主动一点走出去,不要太依靠父母,或者父母可以私下扮演面试官,带着孩子从敲门进门开始场景演练。同时,现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中间有很大的断层,毕业生很需要就业辅导,学校可以增加类似的内容。

总之,不管父母在面试间外等候还是一起参加面试,父母陪同面试都不是一个受认可的职场表现。这既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的培养,也会引发用人单位的反感,降低求职成功率。

而且,投递简历、面试其实都是工作的一部分,是每一个走上职场的人必须独立面对的课题。家长可以有合理的建议,但不宜过度参与。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欣雨、小蕊、叶子、张琪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