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为何现在学校的课间10分钟变得鸦雀无声了? 和这些原因脱不开关系

还记得小时候,一到下课时班里一大半的同学都会蜂拥而出,有些孩子会在操场上奔跑嬉戏,有些孩子会蹲在教室门口看蚂蚁,有些孩子会神秘兮兮的从兜里掏出幸运调料包,然后惹得一堆同学哄抢。

那时候,虽说一下课校园里就“乱”得不行,但是人们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与健康。

但是,现在的课间十分钟却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当下课铃响起来的时候,校园内仍旧是一片寂静。

大部分的学生都在教室内沉默不语,少数的孩子出门也是上个厕所,到操场上撒欢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此现象,著名主持人、记者、作家白岩松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觉得此现象不足以支撑中华民族的健康。

为什么学校的课间10分钟变得寂静无声呢?和这些原因脱不开关系

①老师教学过于“辛勤”

小周的老师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为了班里学生们的成绩,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教。并且,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只要自己有时间,就会给孩子们传授一二。

而老师过于的辛勤,也导致了“拖堂”、“占课”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导致“第一节课还没下,第二节课就上课”的情况出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基本上就等于“课间十分钟”的根本性消失。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常见,也是普遍引发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现象的最大原因。

②学生学习压力大,或作息不规律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绩优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所以,有些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在下课的时候还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间作业”,导致学生在下课时间却根本没有时间下课。

另外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会给孩子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导致孩子缺乏睡眠,或是精力耗费太多,从而导致孩子白天下课的时候只想休息,不想出门“望风”。

还有就是孩子的作息习惯不好,家长对这方面的管束又不严格,所以才导致了孩子休息不好。

③学校管理问题

近年来,学校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某校下课期间,孩子们闹哄哄地下楼梯,结果因为人多而造成了踩踏事件,还有的孩子下课的时候在走廊上打闹,非常的不安全。

另外,出于对喜欢学习的孩子的保护,为了让那些在课余时间仍旧想要安静学习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于是不少的学校就开始禁止学生下课吵闹,甚至有些学校禁止孩子下课去操场上玩。

④学习任务问题

老师们教授知识,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的。而在讲课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不会为少数学生的不理解而放慢进度,因为这样就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

所以,那些在课堂上没学透的孩子,在下课的时候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弥补课堂上的不足,这样才能够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⑤时代进步下的产物

不少家长应该能够发现,现在的学生相比以前的学生,更加“不爱动”了。其实,这和时代的发展是存在一定联系的。

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很发达,交通便利、媒体繁盛、网络通达,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孩子再付出体力了,比如上下学不仅有私家车,还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吃个水果,水果店都有削好切好的果盒;查阅资料上网即可,不需要东奔西跑的求教、找书等等。

所以,一系列的便捷之下,孩子的身体素质逐渐降低,身体惰性增强,孩子的活力降低,在下课的时候就不愿意动弹了,更喜欢坐在教室里聊天,或干脆无所事事。

但,课间十分钟不应该这样度过,这就失去了课间十分钟的本意。所以,要想孩子们能够担起民族重任,能够保持民族的健康性,就必须合理地使用这课间十分钟:

学校角度:课间十分钟,究竟是静,还是闹,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所以,学校要认识到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避免设定一些限制孩子下课的规定,并且老师们也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不要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

家长角度: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并维护好孩子的个人习惯,让孩子能够吃好喝好睡好,这样孩子在白天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精力不足、精神不佳等情况,下课的时候就不会趴在教室“补觉”或是无精打采了。

学生角度:学生们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目标,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并不是只是学习,还有身体的健康,这样才具有长远发展的条件。

孩子们要懂得,放弃身体而学习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学成之后,我们是需要使用这些知识的,而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行,就根本无法应用知识建设祖国、改善家境、完成个人愿望等。那不就白学了?

所以,下课时该干啥就干啥,要懂得劳逸结合,要懂得快乐也和学习一样,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结语

课间十分钟,不仅造就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并且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内,孩子还能够做很多事情来改善自己的情绪,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来迎接下一堂课的到来。所以,让我们都以正确的角度来看待这十分钟,还孩子一个美好的课间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