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之后,毕业就可以找到一份让自己和家人都满意的工作,给周围的人传达的信息都是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跳出现在的圈子与阶层了,结果到了现在,周围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跟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们没能出人头地,反而又跳回了老家,继续考研考公,想种地,也没有地了,扎根老家想重新开始都不知道行不行,不像那些泥瓦匠的孩子,或者家里有个祖传手艺的家庭,在30来岁的时候就继承家业,有车有房有孩子,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念这么多书不值得,可能比较片面,但在有的农村家庭出了大学生的父母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投入了很多,回报不如预期吧。
小林是个女孩,她的父亲是个文盲,不识字,所以一直对自己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很骄傲,不过小林也挺苦恼的,她也不敢给家人说自己毕业几年都没存到钱,现在失业了,还担心自己吃不起饭,工作一直断断续续的,没有一份工作是超过了两年,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啥要读大学,还不如初中或者 毕业就去学个手艺,可能现在也不用这么苦恼了,小林的父亲一看自己家的大学生现在这个样子,邻居家的女娃去学了裁缝,现在过得也不错,有的时候就觉得读书没啥用,但是转念一想,总比他这个文盲好,所以也不后悔让孩子读书,只是想着可能读到 就差不多了。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对念书小孩的投入确实是巨大的,正因如此,他的期待也相对是高的,他心里甚至一直幻想自己的孩子念完书是可以出人头地的,但出人头地何其难,大部分的人终究是普通人,所以难免会有念书无用的情绪与想法。在国人的心里,读书还是有用的,但不可否认仅仅是从功利角度来说的话,读书对于一个人成功的帮助是逐渐在减少的,奢望读书就出人头地更是不现实的了。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多,岗位方面的因为各种原因不仅没有增加,可能还在减少,有的人又经常会换工作,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陷入一种不上不下的情况,不甘心干一些不体面的工作,但是又卷不过学霸去获得靠脑子就能轻松挣钱的工作。但是自己学了这么久,钱,时间,精力也投入了很多。倒不如上一代,直接就没投入, 完了直接干活去了。不过还是要说读书有用没用因人而异的。
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大学老师说上学本来就不是让你发财致富的,只是国家来培养一批合格率高的公民。不过放到现实当中,几个读过书的亲戚确实过得比没读多大书过得好而且对未来有规划一些。国家提倡读书最根本是为了提高素质,拓宽眼界,融入社会,其次才是学习专业技能。
虽然文凭确实提高了一个人的下限和发展空间,但对于从事的工作的人可能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感觉了,一个 生就能胜任的岗位,有很多本科毕业的一起竞争,个人也没有积极进取的想法,还不如学门技术早点挣钱,反正都是不喜欢的。
以前一个村可能就出一个大学生,现在一个村四五十个大学生,已经不一样了,以前大学生出来就有工作,现在大学生到处找工作,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信息跟不上社会的现状,寒门学子读书后的回报率下降了而已,因为这个门越来越窄了,放10年前的硕士和现在的硕士的路子肯定不一样,但是还是比没有的强。总之,时代变了。
今日话题:农民父亲辛苦供孩子上学,毕业后孩子无工作,感叹投入很多没回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