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班上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鸡汤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是,学习好的人,离开学校以后,未必能一帆风顺,甚至还给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打工,确实,很多学生时期不喜欢学习的人,但由于他们早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常常表现得比还在读书的同学来的经验丰富,在经商这条道路上,也比许多人更大胆,更容易成功,就像王健林说的那样,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一个人光有学历是没有用的,还必须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虽然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懂得运用知识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财富,可现实生活中,有学历并不代表你会成功,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关系,但学历赋予的知识能否被充分运用在社会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事实上,有许多人学历并不怎么高,但他会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再说,反观大多数高学历的人只会通过学习这项技术,再去获得更多财富,却忽视赚钱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最终反而成为空有学历的一群人,那我们该如何理解学历和胆识的关系呢?
一直很多家长的观念都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后能当上科学家,企业家,然而巴克所写的《成功不再跌跌撞撞》这本书中,直面探讨教育与成功的关系,书中提到,美国波斯顿学院一名研究人员阿诺德长期追踪81位在 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人,记录他们日后的发展,结果显示,这群学生几乎顺利进入高等大学,并从中完成毕业,而此后也有60%的人取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然而出了社会后,阿诺德追踪的这群学霸有90%都从事专业工作,其中40%的人担任公司高管,
这些人身上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做事可靠,勤奋努力,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从各种指标来看,绝大多数都过着不错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学历跟一个人的未来成就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关系,然而,这些在 、大学表现出优秀成绩的学生,有多少人在长大后成为创业者,并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答案是一个也没有,
由此阿诺德得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高学历的人都是服从体制的,而不是颠覆体制的那群人,据有关研究显示,在学生时期表现良好的这些特质,最后只能让你成为一个很好的员工,而不是真实生活中的富豪?我们都知道学校奖励的都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创造力和真实的聪明才智,而只能准确预测学生能否有效自我管理,认真负责并遵守规定,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受追踪的学生在事后受访时也承认,他们确实不是班上最聪明的人,但在班上他们无疑是最努力的,然而长期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他们已经养成了循规蹈矩的习惯,等出了社会以后,人生已不再有任何安排与规则,这时他们只能寻求进入一家公司,并将这里当成下一个有着确切奖惩机制的栖身之所,因为这才是他们被教育出来的成功模样。
知名潜能开发专家尚恩艾科尔对哈佛学生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用大学成绩判断未来发展,结果发现跟中彩票没什么不同,不过学习成绩真的无法预计未来轨迹吗?这倒也未必,虽然学习成绩和未来的收入没有直接关系,但乖乖遵守规则带来的影响,确实会让你的人生呈现出好的数据,那就是抹除极端值,
如果你学生时期每个阶段都好好读书,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那你未来的人生最好或最坏的两个极端值出现的概率都会明显减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极端值降低通常不是件坏事,因为这意味着风险也会降低许多,未来也更可预测,但不会太好也不会大坏的人生轨迹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而不爱读书的人就有很大概率走向两个极端,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终呈现出不好的结局,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好的极端值出现,这就再次验证王健林的那句话,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在这里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要学习,而是要引入另一个注意要点,那就是在过度关注经历某种事情而幸存的人事物时,往往会忽略或根本无法观察到那些经历同样事件后没有那么幸运的个体,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个理论就叫幸存者偏差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许多人常说放弃学业并不是件坏事,毕竟也有很多成功的人都辍学了,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那些没有好好读书却当老板又赚大钱的成功案例,却忽略了可能有更多不爱读书的人正在社会底层挣扎,
因此若想获得财富,取得多数人眼中的成功,那就必须吸取成功者身上那些经验特质,而不是抓住不爱读书也能成功这个浮木,避免将它当成自己逃避读书的理由,毕竟所有成功人士的首要特质就是勇于面对挑战,其次才是他对试错风险的承担能力,每一段令人激动的成功故事中,都少不了过去一路上的挫折,而这也才是这些故事引人入胜的地方,如果你不愿意冒险,那就得认清自己甘愿走一条稳定而平凡的道路。
总结来说,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并不是学历,而是看你是否敢于尝试,只有在探索事业的路上比别人有勇气踏出第一步,哪怕面对任何失败时,只要你没被打倒,那都会是养分,但如果你连第一步都没胆量踏出,那学历再高终究都被自己给打倒,万达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前几名的文化帝国之一,靠的就是王建林最初的勇气,但如何面对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我想还是要通过不断坚持学习,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