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每次孩子们上课, 我觉得都是在“玩”, 不是在学

每周有6天都有课外活动,也就是除了周日,其他都是在上课的。所以,每次孩子们上课,我觉得都是在“玩”,不是在学。而这种带着“玩”的学,却特别吸引我。我看有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儿子在数学奥赛拿到了第二名,于是她就带着儿子去超市里玩,结果儿子玩得特别疯。她不停在挑商品,而儿子还在专心地数钱。其实,除了数学奥赛,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但是,当家长的对孩子提要求时,这些要求就必须得具体化。比如说写作业,我们肯定不能要求孩子做每一样的作业,而是要孩子把目标和要求量量化。这里不妨拿每周上课这件事情举例。

当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周四(周六)写作业的书面作业,或是一个每周六写一次数学奥赛作业的学习任务后,这个任务是有明确的量化门槛要求的。我们要求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写完,就是要达到每周两次的学习量。我们只要让孩子把作业的一部分完成,就ok了。再者,任务明确后,孩子们也知道,要做这件事,自己必须得做到什么程度,而不能做到这个程度,自己也会遭受惩罚,所以也就更会把每一次上课都当成是去上课的前提。

在这其中,每次写作业和每周六上课是一样的道理,都必须得达成任务量化的。所以,作业多、上课难,这句话从我们身边出现较少,因为一般孩子都把写作业当成是一个强迫的过程,而上课呢,则是强迫自己去听课的一个过程。所以,即便我们家长给孩子布置了每周六作业的书面作业,并且给孩子布置了这些作业,孩子可能也并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写。我以前看过一句话,说“小孩子写作业,大人是不能逼迫孩子的”。我们不能说上课一直在逼孩子,因为毕竟上课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被逼迫着做作业的时候,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些学习的要求。

所以,我们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学习任务,也就是完成作业的要求,如果不能达成要求,就惩罚孩子。当任务明确后,就给孩子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说奖惩孩子的时候,有几种形式。而在上课的时候,当孩子表现得比较好时,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和表扬,鼓励孩子继续上课下去。比如说,每天给孩子布置一个写作业的书面作业,这个书面作业不能要求他一定要完成,但是如果完成了,我们就可以奖励孩子2块钱。但是,这个奖励也必须是明确的奖励,就是你完成了才可以奖励。我相信,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