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总有人愿意捕捉“读书无用”的观点,他们更愿意围观一些反面案例,然后想当然的、肤浅地得出这个论点。
本科毕业工作难找,他们说读书无用;研究生毕业靠父母,他们说读书无用,浙大博士送外卖,他们说读书无用……
不去深究原因,把这些个例和“读书无用”联系到一起,就是草率的。
不是读书无用,是读那点书无用罢了。
读书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读书当然有用,而且很有用,读书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俗气一点地说,是读书改变命运,读书增加选择的机会,读书可以实现阶层的跳跃。不过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那就要精读细读,整个人的学识提升了,机会增加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然就来临了,有了工作机会,才能有收入,才能彻底改变生活状态。
这是个不容易的目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这个目标急不得。
读书的另外一个更有意义的意义是,改变心态,改变生活方式,提升个人素质。
这个方面大概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到,可是在别人看来,根本看不到什么变化,可能还要被嘲讽“书呆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读这么多书当然有用,也许当下并不明显,但是一定会体现在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上,这也是一个长期投入和产出的过程。
40岁农民工11年考12个证,被嘲讽没用
张淑宝一个从16岁开始,就辍学打工的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可是他又是不普通的。
下班之余,别的工友都在打麻将、玩牌,只有他捧着书本在啃书本。
因为他的勤恳和努力,他在没有中断打工干活的11年间,考了12个证,其中包括三个本科证,还包括普通话证等等证书。
16岁辍学打工的时候,他干的活都是没有保险的,出了意外要自己拿钱去看病,当时他的愿望只有一个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保险的工作。
后来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青岛的一家工厂招人,但是要求是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学学历,而他只有初中学历,这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
不过他参加考试,考了第二名,还是被破格录取了,这跟他辍学之后喜欢读书有关系,《大学》《中庸》《王阳明》都是他喜欢啃的书。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勤奋读书,每天在干活之余要抽出3个小时看书学习。
后来他考下来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增加了他的自信心,以前他内向不善表达,自从有了考证的经历以后,他的自信大大增加,整个人也变得活泛起来了。
之后他开启了一路考证的经历,他曾经被工友嘲讽过,考这些没有用,但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工友都表示见惯不惯了。
对他刺激比较大的是,最初他的考证经历在网上被关注,很多网友说:考这么多证书有用吗?还不是拧螺丝。还有人说他在浪费时间。
最初难过,后来逐渐消化不好的评论
最初看到这些嘲讽的评价的时候,他很难过,后来就逐渐释怀了,他自己觉得这么多年的考证经历对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虽然他的工作一直没有改变,还是在车间干活,但是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考证是结果,学习的经历弥足珍贵,他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习能力提升了,见多识广了,这对他的写作是一个好的历练,他不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真的不必把网友的话当真,如果考证学习浪费时间,那打牌吹牛就不浪费时间了吗?
时间总是要过去的,怎么过都是要过去,不考证、不读书,就永远只能在车间拧螺丝,吹牛,下班以后打牌。
张淑宝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读书上,只有他自己了解这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这就是他宝贵的成长经历。
同样是在车间干活,别的工友是走平路,只有他是在走上坡路,他在给自己积累经验和机会。
他读的书没有用吗?他现在已经在写作,已经受到了关注,而他的那些工友只能继续打牌吹牛,拧螺丝,你能说他读的书没有用吗?
时间花在哪儿,花就开在哪儿
我们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孩子,时间花在哪儿,花就开在哪儿,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他少年时候没有机会读书,这不是他自己可以选择的,这跟他的成长背景有关系,跟他的家庭条件有关系,但是当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以后,他就可以适当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增加这种选择的可能性,他就要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积累。
打牌吹牛不是努力,读书才是努力的开始。
读书的特点就是,读一点书没有什么直接效果,但是读得多了,心态发生了变化,持之以恒,效果就出现了,而这种效果一定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处境的效果。
可是在效果出现以前,读书和不读书,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差距。
让读书成为一种常态,让学习、积累成为一种常态,人生就不可能永远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