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生家长开学的抱怨声:
“我家孩子的班上有不少外地的学生,生活习惯都不一样,这刚入校还有几年要怎么去适应啊?”
“我们选到了一所好学校,就是离家太远太远,每天上个学像是跋山涉水,我天天接送累只有自己知道。孩子也很辛苦,回去还要做作业,想要这才万里长征第一步,我就愁到不行。”有位爸爸为了孩子不跑远路,甚至花50万买了辆房车,吃住都在房车上。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很多家长就在为孩子选跑道,比如选择私立的还是公立的幼儿园,到了小学,更是动过不少择校的念头。有些“择校”的家长说:“如果有能力,为什么不择校,小学是孩子就学道路上的第一站,好的学习习惯就在这里养成了!”
而“不择校”的家长则说:“选择学校,孩子那样会多累啊。不仅天天上各种兴趣班,接着再赶各种考试,最后还没成功,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副小老头的焦虑模样,顺其自然就好了。”关于择校,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自己的考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压力和担忧传递给孩子。择校不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还要应该让孩子多参与。
从实际情况出发
有位爸爸分析了一下自家娃的情况,他儿子从小接受的是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教养方式,刻板的教学比较少,更注重在玩中学。所以儿子只认识十几个汉字,不会写字;英语也只会说“hi”和“bye”。另一方面儿子是个小宅男,基本在家都不太爱动。这位爸爸本身比较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他不希望学校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
考量了所有的因素,又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他把儿子送去了一所民办学校,而没有选择传统公办学校。事实证明,那所学校里有山坡,有草地,上午课间还设置了一个20分钟的大休息,鼓励孩子可以出去运动。孩子在入学没多久,就踢起了足球,现在不仅是个运动健将还交了不少好朋友。
除此之外,这个学校有个很大的图书馆,这也是吸引这位爸爸的点之一。从开学起,学校就开展读书比赛,鼓励孩子们去借书。有段时间,儿子每天都借好几本书回来,自己学着写读书笔记,还得了一个小奖。经过一年的时间,男孩能自己阅读拼音故事,也能说简单的英语口语,成绩虽算不上十分优秀,但也在中上水平。最重要的是,他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不再一天到晚闷在家里。
挑选学校,并不是一定要把孩子塞进精英学校,让孩子时刻处在学习的氛围中。好的学校,给予孩子正能量,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运动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活力。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整天担心考试和掉名次,在起跑线上就累得气喘吁吁。成长是修行,父母和孩子需要一起努力。
不择校,充分相信孩子
有些家长为孩子挑选学校,而有些家长在“不择校”这件事上,一直坚持着,让他们坚持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对孩子的充分相信。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在各种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孩子到学校的距离走路都可以过去。孩子不仅少了车马劳顿的辛苦,睡眠时间也得到了保证。
充分相信孩子,意味着相信学习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事。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家长都不应该越俎代庖,去插手孩子学习的事情。当孩子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时,他的状态反而会得到回升。其次,不打击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除非他自己想报班学习,否则家长绝对不代他做决定。
最后,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相信他总会有进步的。爸爸妈妈负责好好地爱孩子,其他的事情,孩子需要对自己负责。那有些家长说,我还是很在意孩子的分数,“在意”无可厚非,但最起码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这样给予孩子心理暗示: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考得好或是考得差,根本不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心情,更不会影响他们继续爱我。
让孩子参与择校
对于升学,父母充满了焦虑,但是要去上学的究竟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他的想法和意见在哪里?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有两所学校给他选,一个是离家近5分钟就可以到的,还有一所则需要往返3个小时。他的爸爸妈妈带他亲自去两所学校体会了一下,他还是选了远的那所。照他的话来说,虽然路程远,但是“就像幼儿园一样开心”,还有一所则比较无聊。
面对择校,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提供信息和资源,带孩子去面试也把学校的情况介绍给孩子。孩子哪怕只有6岁,也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懂。如果家长认定孩子不懂,那么他初上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考上大学填志愿,也都不会懂。“选择“既是一项权力,也是一种能力。
选择不仅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要对结果负责。比如当他选完之后,就不可以抱怨每天必须早起,这是他自然承担的结果,任何事物都要伴随着结果,这样孩子就懂得要承担结果。很多孩子念大学了,还无法为自己的结果负责,问题出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给他选择的权利。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习得性无助”,什么事情都不负责,消极抵抗。
有一点父母总是无法说服自己,孩子这么小,凭着感性的认知去挑选学校,他还那么小升学率什么的都不知道,他选得好吗?在这里,父母可以尝试接纳孩子的“感受”。首先,父母的理性判断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其次感性认知其实相当重要,特别是孩子的感受都是真实的。人本来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对于学习来说,孩子的主观意愿太重要了。
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会伴随风险的,风险也是“必须承担的自然结果”的一部分。许多家长,是因为他们希望精确计算孩子的每一步,大到择校,小到生活的琐事。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让他对自己负责任地进行选择,如果有问题,那就培养他“纠错”的能力。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即使跌到坑底,爬起来往前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