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 | 周末课堂赢得了点赞

“咦,这小伙真管!”村民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真管”是我们亳州的方言,意思是“真好、真行”。这也是我到村后听到的第一句夸赞。

但在夸赞背后,有一件我的“小糗事”。

2020年12月,我来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高卜村。初到村时,我自信满满,主动请缨参与村里的工作,坐在人来人往的办事大厅里为群众服务。领到的第一项工作是办高龄津贴补助认证。按工作要求,要给每位来办补助的老人进行人脸识别认证,我按照屏幕上提示的“睁眼、闭眼,向左转头、向右转头”进行引导,但他们大多“左右不分”,要靠我比划手势才清楚往哪边转头。于是,我私下跟村干部“吐槽”:“咱们村的老年人都是‘左右不分’,还听不懂‘睁眼’。”村干部却说,“不是他们听不懂,老年人都讲方言,而且耳朵背,你得大声喊向东转向西转,眨巴眨巴眼!他们才能听得到、听得懂。”我顿时羞愧难当。接下来的认证工作,我适当调大了音量,讲起了“土话”,工作效率果然提高了,仅仅2天就完成了全村372位老年人的认证工作,也收获了老人们和村干部的认可。

第一次见到刘小妹(化名),是去她家走访。刘小妹的父母长年在北京务工,留下她跟着爷爷生活。“并非刘小妹一家。高卜村是劳务输出大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村书记张建军说。过去村里为留守儿童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村干部利用走访契机,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谈心说话。但限于地点分散、时间零散等原因,没能固化下来长期发展。

我想为孩子们做点事,决定开办小课堂,把他们集中起来搞教育、办活动。但没想到,刚提出想法就碰了一鼻子灰。“你们大学生下来干不久就走了,这个小课堂咋能办好?”村民大多抱着怀疑的态度。

村书记鼓励我,“这是他们还没把你当成自己人,你多进几次家门、多唠几回家常,大伙信任你了自然会支持你。”说干就干,只要一闲下来我就往村民家里跑。“刘大爷,我是小曾,我给小妹送几本书!”“程大姐,我来给小朋友辅导功课!”时间久了,大家开始打听我的周末小课堂啥时候开班。

我激动坏了,连忙跟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商量,又争取区委组织部支持。依托现有农家书屋开办“书香伴我行·周末课堂”,每周末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开展趣味阅读和爱国主义教育,并针对性开展生理卫生教育。

现如今,周末课堂越办越好,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快乐的读书声飘荡在书屋上方。“小曾不孬,有想法,能办事!”“俺孙女变得活泼了,交到了朋友,也喜欢读书咯!”面对村民们的夸赞,我感到莫大的鼓励。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如今,在村工作日志已记下满满两本,选调生涯也接近尾声。回首来时路,最值得骄傲的是从大家口中的“大学生”变成了“小曾”,从大家眼中的局外人变成自己人。砥砺再前行,我会带着成长与收获,竭尽全力多办几件民生实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