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选拔机制和教育方针的背离,导致教育改革步履维艰
干了几十年教育,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人才选拔机制比教育方针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更大。
恢复高考这四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基本是一直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行动。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教育的指导作用,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尽管有不少人口头上高喊素质教育,高喊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但在具体教育行为的实施上,还是按照高考指挥棒的摆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轻视德育,弱化体育,淡化美育,裁减劳育,强化智育,有哪个学校不是这样?
是这些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知道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不是!是他们发现,我们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教育方针不同频,不一致。甚至可以说相背离!
我们的中招考试,是单单根据文化课考试分数,决定学生能不能上普通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决定学生上什么样的普通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的。我们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单单根据高考科目的考试分数,决定考生是否能上本科,能上哪一个层次本科的。
在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分数就是一切。文化课学习就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其它都无关紧要。
如此的人才选拔机制,你想让学校全面落实教育方针,重视德育、重视体育、重视劳动教育,可能吗?他不重视,眼前有什么危害?重视了,影响了文化课学习,家长会同意吗?高考进入一本以上大学人数少了,教育局能不批评学校吗?
这多年来,我们一直高喊“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人才选拔机制不改变,教育改革能不流于形式吗?
(二)教育行为屈从于人才选拔机制,是教育的本能反应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的。不是所有受过教育的都是优秀人才,只有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才能甄别谁适合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进而成为高层人才;谁适合学习职业技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甄别的过程,也就是遴选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才选拔机制都会对教育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它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但是,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必须围绕科举考试的内容去进行;学生本人也得按照这种选拔机制的要求去学习。宋代的科举考试,考察考生对治理国家的见解,教育机构的老师就会讲授这方面的内容,考生也会在这方面积极备考。苏轼的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讲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的。后来到了清代,科举考试考查的内容为“四书五经”,考查形式是“八股文”。教育机构和考生本人也就被“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所束缚了。
现代高考录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从科举制度来的。
毛泽东主席曾经一度想改变这种大学招生制度,提出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推荐选拔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那种推荐制度一是不能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二是没有严格的文化知识考试,导致招收的大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人才的选拔质量。于是,在1977年,这种人才选拔改革尝试被废弃,重新恢复了根据文化课考试成绩录取大学生的制度。
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两码事。人才培养是面对全体学生,启发、开导、教育、管理、激励、规劝,使之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开阔视野,分辨是非,提升境界,增强能力,着眼点是学生的提升和发展。人才选拔是在众多的考生中选拔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或者直接使用,着眼点是比较和遴选。
着眼于学生提升和发展的人才培养,之所以会屈从于人才选拔机制,一是因为教育机构需要借助于人才选拔机制,彰显自己的教育质量;二是学生本人需要借助人才选拔机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因此,学校教育屈从于人才选拔机制,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教育的本能反应。
三、变革人才选拔机制,使之和教育方针相一致,才是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根据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族振兴、国力强盛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来的,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教育发展的旗帜、原则、和方向。教育方针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是必须始终坚守的。
我们的教育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背离教育方针。背离国家教育方针的学校教育,一定是走错了方向的教育。
但是,学校教育之所以会偏离教育方针,完全是因为教育行为跟着人才选拔机制走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教育问题,譬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教培机构泛滥问题,智育一枝独秀的问题,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等等,单靠教育自身的改革是根本不能够解决的。
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变革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其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吻合,相一致,不矛盾,不冲突,用人才选拔机制的变革,促进中小学校对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四)必须创设一种既符合教育方针又能保证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
一提到变革人才选拔机制,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公平公正的问题。
我们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实行了45年了。尽管饱受诟病,但是人们都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说是最好的制度,起码是最不坏的制度。因为,它给社会下层百姓的孩子,提供了阶层跃迁的通道。
45年来,我们的高考制度虽然不断调整变化,都是在考试科目上加加减减,分分合合,好像花样不少,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没有改变,单纯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升学的录取方式没有改变。
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反馈到学校教育,就会和教育方针相打架。人才选拔方式强势,教育方针只好让步于人才选拔。于是,基础教育的上级文件、报纸文章、校长汇报、对外宣传,都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形成一种“两张皮”的状态。
难道我们的人才选拔方式,就是天然地只能和教育方针相背离?就是只能要么推荐制,要么分数制?难道就找不出一种和教育方针相统一相协调一致的人才选拔机制?
难道真的是“专家教授枉自多,无人能奈分数何”?
那么,为什么不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高考改革方案”呢?
我就不信中国14亿人,就没有人能够想出既符合教育方针,又能保证教育公平的高考改革方案!
三个臭皮匠,顶住一个诸葛亮。就害怕那些自以为是诸葛亮的人,偏偏不相信那些地位低微的臭皮匠。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就有可能做到。
当前,教育部已经先后公布了两批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说明国家对教育评价改革是非常重视的,是在积极探索新路的。但是,我觉得不变革国家的人才选拔机制,试验区的探索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谁也不敢保证,将来探索出的经验不是纸面上的,不是应付上级的。
牵牛要牵牛鼻子。变革人才选拔机制就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因此,我认为,教育评价改革,自上而下的行动,比让试验区戴着镣铐在那里瞎折腾,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