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考是“三分考,七分报”,在整个高考过程中,考试和报考同等重要,只有摸清报考门路,才可以让高考分数发挥出最大价值,不过想要将报考研究透彻并不容易。
名校对于 生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如若学生能被名校录取,未来将有更高的起点,即便考生没有达到名校分数线,也希望学生尽量上个好大学。
考生和家长深知,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志愿选好了,可以实现低分上名校,如若志愿没选对,可能白白浪费了高考成绩。
不过很多 生一直专注学习,没有时间研究报考问题,家长对此也并不了解,此时如若有亲朋好友是过来人,会向他们“取经”,还有的家长直接将希望寄托于对方身上。
大学毕业生无偿帮助表弟填报志愿,550分考上211名校
高考是一次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填报志愿更是高考中的重要一环,关乎着学生以后的人生走向,面对全国各地几千所大学,以及数不胜数的专业,家长没有丝毫头绪。
有的家长会花钱请专业人士帮忙报考,收费也非常高,一般都是2000元起步,多的则达几万元,有的家长则会请已经考上大学的亲朋好友帮忙。
小郭名校毕业,当年的高考成绩十分优异,学校和专业都非常不错,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读大学期间,小郭经常帮助邻居或亲戚家的学生填报志愿,给他们提出诸多合理的建议,一时间备受好评。
小郭的表弟也参加高考,想请小郭帮忙填报志愿,小郭本就是名校生,在报考方面也很有经验,很愿意给表弟帮忙,这让表弟一家十分开心,尤其是表弟的妈妈,经常夸赞小郭优秀。
在整个报考期间,小郭十分尽心,经常跟表弟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比如院校、专业,包括未来就业等方面,表弟对于其他没有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想学计算机专业,不过他父母却认为,应该报个名校更重要。
小郭根据表弟的高考成绩,大致选择一些院校,然后拿给表弟一家看,当时得到了一家人的赞同,认为小郭选的非常好,就按照这个报考,本以为事情会皆大欢喜,没想如今却被表弟一家各种埋怨。
考生低分捡漏上名校,如今却后悔不已
表弟的高考成绩550分,这样的分数最多能考上二本院校,不过经过小郭的深入研究,帮助他选择位于东北的一所211大学,这样的成绩能够被名校录取,着实也有运气的成分,当时一家人也非常开心。
不过上学一段时间后,一家人不断埋怨小郭,并非是大学不好,也不是专业问题,而是距离太远,小郭的表弟生活在南方城市,而大学却在很远的东北,回家一次都非常困难,冬天也非常冷,表弟经常感冒。
表弟的父母还表示,东北经济发展比较一般,无法与南方城市相比,让儿子在那里读书,如若毕业后直接留在当地,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而且也没有发展前途。
这样的问题直接将小郭问懵了,他只好无奈的解释,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过表弟的高考成绩并不高,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很多考生才不愿意报考,因此表弟才会侥幸捡漏,如若以后不想留在东北发展,毕业后也可以回老家就业,而且还拥有名校光环。
听到小郭的回答,亲戚更加不满了,表示原来是被人不想报的大学,才给自家孩子报,甚至认为小郭居心叵测,看不得他们家好,最后还表示,宁可报考省内普通大学,也不想捡别人不要的学校。
对此小郭倍感无奈,当初是表弟一家主动找自己帮忙,在报考期间,也一直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帮他们实现了低分上名校,到头来却被如此埋怨,小郭暗暗决定,以后再也不帮任何人填报志愿了,也不会提任何意见。
报考是考生自己的问题,可以听取他人意见,但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高考和填报志愿,是考生本人的事情,对于报考环节不太了解,可以向过来人请教,对于他人给出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选择性听取,最终的决定权还需掌握在自己手中。
像小郭这样的热心人并不罕见,希望以过来人的身份,让考生少走弯路。不过要明白的是,即便自己的意见再好,也很难达到考生以及家人的预期,因此在给他人帮忙报志愿时,可以提意见,但不要干涉考生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