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的寒假作业中,名著阅读必不可少,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重庆语文老师们的关注——在即将下发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原先的推荐名著阅读篇目《傅雷家书》更换为《经典常谈》。家长、老师们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篇目更换后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影响?孩子们要如何阅读《经典常谈》?
《傅雷家书》撤出教材家长支持
《傅雷家书》作为经典名著,也是中学生必读书目,不少家长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准备好这一本书提前翻看。对于此次撤出教材,家长们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纷纷表示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父亲通过家书的形式,表达对后辈的期盼和教导,并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80后家长蒋女士坦言,《傅雷家书》是自己心目中的经典,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而且环境不同,傅雷的教育方式与如今的父母观念有不小的出入。
“老师让买这本书读了,孩子不大喜欢看,总是读不下去,我读了几页也不想看了,”家长吴女士也对此表示支持。她说,这本书时代感很强,书中父子谈论的艺术等内容也比较生涩,容易让初中生产生距离感。
落实新课标凸显传统文化育人价值
当得知《傅雷家书》将更换为《经典常谈》,重庆市骨干教师、九龙坡区王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初2025届语文联合备课组长王容已在为教学做准备,利用这段时间再读《经典常谈》,“很多人对《傅雷家书》很熟悉了,可能有的人觉得换了不是很适应,但更换为《经典常谈》是有它的道理的。”
王容表示,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语文学科增加的核心素养中的一点是“文化自信”,而《经典常谈》就是让读者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让更多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从中学生开始,让文化自信回归,进一步的凸显了新课标的改革。通过经典文化、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润,引领孩子们从文字上感受语文的魅力,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
同样,重庆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刘静也表示,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为语文学科四个方面核心素养之首,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在培根铸魂、以文化人方面的独特价值。《经典常谈》进入语文教材,正是从教学资源的角度落实课标要求,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经典常谈》怎么读?根据文化底蕴来选择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
更换后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怎样的意义?刘静表示,《经典常谈》用13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初中阶段引导学生积累学术文章阅读的经验,为进入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阅读《乡土中国》这类学术著作做好准备,“正如朱自清所说,希望中学生‘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相信我们的初中学生,可以从这部普及性与通俗性兼具的学术散文集出发,到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去汲取养分。”
王容认为,通过《经典常谈》这本书,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古典文学的发展,传承古典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孩子们对古典文化学习的范围。“现在强调的是整本书阅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弥补了很多孩子整个文化底蕴的一个空白。书里共有十三篇文章,涵盖了整个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让孩子们能够概览整体的中国经典文化,读《经典常谈》,从时间维度实现‘长’谈经典的功能,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将深奥难懂的经典书籍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娓娓道出,学生一看易懂。文章循序渐进,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了孩子们平常想读但又读不懂的经典文章,语言非常简洁、明快,读起来像散文,“孩子们读了这个书,意义非凡。”王容说,00后的孩子们需要文化自信的回归,《经典常谈》的价值不在于多,而是在于文化,孩子们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这样的一种样态才是真正适合现在时代发展,也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
“这本书编到八年级真的是非常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王容为孩子们读《经典常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初二的孩子已有一定的阅读支撑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文化底蕴来进行选择,比如有的非常喜欢历史,那就可以先读《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读了这三篇文章之后再读其他的。有的喜欢研究哲学,就可以把《周易》、诸子读了之后,再学另外的,“有了兴趣作基础,他对文章就会慢慢会喜欢上的。”